汉武帝和宋仁宗的功绩一武一文,历史上似乎很少拿他们来对比,但笔者近期发现他们很值得对比。他们都处在一个王朝的十字路口上,向左还是向右,他们的决定影响了整个王朝的命运,并最终影响了后人对他们乃至对他们王朝的评价。

很多人说宋朝开局差,一开国就没有了北方的屏障燕云十六州,让大宋无险可守,时时处于危险之中。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宋朝后世君臣的不作为,把锅扔给了开国的赵氏兄弟。创业艰难,不可能在创业阶段就能够完善一切制度,完全构建好一切的。如果说开局形势不怎么好,大宋后世的君臣就不能发奋图强更进一步吗?难道只会坐吃老祖宗的老本吗?对于习惯吃老本啃老的人来说,常常会嫌父母不够富裕,父母不够富裕就是自己的开局不好。

汉朝的开局其实也不好。内有大量掌兵有地盘的异姓王,外有虎视眈眈的匈奴人。汉朝的开局比宋朝更为凶险,开国皇帝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差点成了俘虏,一代开国皇帝几乎成了亡国皇帝。白登之围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匈奴人能不能南下牧马暂不说,刘姓江山改姓是大概率的。对于刘姓汉朝而言,这开局能叫好吗?

刘邦及接下来的统治者,面对强敌,只能忍辱负重暗自努力。吕后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都忍了。当帝位交到汉武帝手里时,汉武帝回看了自己祖宗的所作所为,原来祖宗之法是无为而治。汉武帝是困守祖宗之法,还是变法图强寻找一条新路实现雄愿呢?汉武帝并没有困于所谓的祖宗之法,而是击破阻力把汉家制度从无为而治扭为“霸王道杂之”。这就是一个王朝长大成人后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便不同。

我们看看宋仁宗,完全没有勇气突破所谓的祖宗之法,好不容易搞个庆历新政,在祖宗之法的重压下夭折了。当皇帝没有足够的决心突破祖宗之法时,大臣们更不会有这样的决心,大臣们肯定会死死守住既得利益。这几乎就注定了宋朝没有办法进一步质变,只能在祖宗留下的躯壳里缝缝补补。汉武帝的选择实际上打碎了既得利益者的饭碗,信奉黄老的大臣靠边站,新一批欲有所作为的年轻大臣站了出来。向左还是向右,汉武帝与宋仁宗带领着各自的王朝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宋仁宗时代于是注定出不了卫青与霍去病。卫青、霍去病没什么文化,还是依仗家中的女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获得表现机会的。看看宋仁宗时代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的事情,包拯骂了宋仁宗一脸吐沫。卫青、霍去病真的生在宋仁宗时代,不过是被那些文人才子嘲笑的对象罢了,更别说什么建功立业了。

于是,汉武帝开疆拓土,打败匈奴,一洗开国时期的耻辱。汉武帝连年用兵,确实被人诟病穷兵黩武,说差点把国家给坑了。汉武帝后来也确实下了罪己诏,反思所作所为。然而,汉武帝打出了民族自豪感,打出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打出了更加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一笔大账,这也是让后人为之骄傲的业绩。到了唐朝,多次征讨辽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唐太宗等皇帝心中那里是汉时旧地,那可是汉武帝设立的辽东四郡,那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与荣耀,自己的东西不能丢。而让宋仁宗很恼火的李元昊所在的河西走廊,正是在汉武帝时期,由汉武帝宠妃的外甥霍去病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的。

宋仁宗年轻时确实在对外事务想有所作为,但韩琦在西线的尝试也很快夭折了。因为宋仁宗只敢躺在祖宗家法上试图做新事,可惜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汉武帝则不同,改制度,选符合新时代的人才,此一时彼一时,没有永恒的祖宗家法。像李广这样的将才,这样昨天的太阳,在汉武帝新政策、新战略目标下,都没什么作为。因为李广是旧时代防御为主的优秀将领,并不擅长带领兵团进行战略级别的进攻,这种不擅长并不只是战斗技术上的,更是心理的。宋仁宗想用李广这样的将才去创造祖宗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其困难,更何况宋仁宗连李广都没有。要说有,那就狄青吧。但狄青没有卫青之才,也遇不到汉武帝,狄青只不过让文人们多了一个攻击、嘲笑的对象,何其悲哀!“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幸好卫青、霍去病不是宋朝人!

宋仁宗于是决定回到老路,与士大夫共同维持目前的利益,他继续做大股东,让士大夫们做小股东。对外的事情,能用钱解决的绝不用其他方式。如今很多人骄傲地说,宋仁宗时期的岁币相对于大宋的收入而言微不足道,那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乍听起来很正确,但这是算小账,就像一个景点是不是有收益,只考虑门票的收入。普通人这么考虑没有问题,皇帝这么考虑影响就大了。如果从整个旅游收入的格局考虑,景点门票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另外还有餐饮、住宿等等的收入。很多时候为了提升整个旅游收入,在景点门票上亏一些是正常的,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汉武帝对外花销是大了,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了汉宣帝时期,就得益于汉武帝时期的惯性,把西域纳入了中原王朝。汉武帝所做的那些事,所开拓的“汉时旧地”都成为后世的遗产,成为后世的骄傲、成为一个民族的自豪源泉。这些难道就不是财富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苦在汉武,甜在后世。

而宋仁宗时代的选择,甜的是那个时期的君臣,外面风起,一个听起来很富裕的王朝竟然就塌了。宋仁宗时代确实发现并培养了很多大牛级的文人,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等。那个时代也被当今很多文人吹捧,但文化如此灿烂,王朝的存在感却很差,就因为这个时代留下的民族自豪感少了一些,憋屈多了一些。而文人创造的灿烂,粗看精彩,细看也不堪入目。文人相轻,甚至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些大牛级的文人也能互相攻讦,不顾国家利益,吃相难看,格局差了许多,实在让人惋惜。最终把宋朝治理成一个“啃老”的朝代。格局不同,结果迥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