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天才詩人,一個是比他小12歲的江南才女,一段曾經被無數人視爲浪漫結合的師生戀,最終迎來了慘淡結局。

張月琴(也叫韋嫈)是大詩人艾青的第2任妻子,兩人患難與共多年,爲什麼張月琴最後卻將艾青告上法庭,要求離婚呢?都說讀史明智,他們的婚姻就像一面鏡子,讓旁觀者陷入無盡思考。

1922年,張月琴出生於江蘇常州。她自幼就喜歡文學,愛讀詩詞,一般孩子覺得複雜的文言文更不在話下。而且張月琴還長得清秀可人,是真正才貌雙全的江南女子,雖然沒有艾青知名,但張月琴也留有《母與子》等作品,66歲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遇見艾青時,張月琴只有14歲,艾青是國文老師,張月琴還是個學生。就在兩人相遇前一年,無法反抗父母之命的艾青娶了妻,這樣的婚姻對於天生自帶浪漫氣質的詩人而言肯定是痛苦的,以至於艾青看到張月琴的第一眼,就被她吸引。

不過,兩人沒在學校裏發生什麼故事。張月琴讀完初中後,因爲家裏突遭變故經濟困難,只好暫時中斷學習,參加抗敵劇團。巧的是這段時間艾青也很不順,他被學校解聘了,只能賣文爲生。艾青惦記着張月琴,給她寫信傾訴衷腸。

沒想到這信讓張月琴的父親看見了,他大發雷霆,表示你們倆不合適,不許再回信。可能是兩人緣分未盡,1939年,張月琴又因爲隨着劇團走動,在桂林遇見了艾青。艾青看到張月琴,內心驚喜不已,立刻展開追求。

他請張月琴喫飯,帶着她一起湖邊散步,告訴她自己這幾年都經歷了什麼。雖然兩人非常談得來,但張月琴還是把艾青當老師,沒想過要和老師長相廝守。不久,張月琴計劃去外地考大學,艾青不同意她離開,他吻了張月琴的手,表示如果她離開,自己也不想活了。

到了這時候,張月琴纔開始正視這段感情,她很矛盾,一方面,老師才華橫溢,對自己用情很深;另一方面,她又免不了要隨着劇團到處走,她有自己的事業和追求。矛盾之下,張月琴打算先跟着劇團去梧州。

但她並沒有走成功,因爲艾青得知消息急忙趕來,攔住了劇團車隊,把張月琴的行李都從車上搬下來,並且當衆表白,希望張月琴別走,留下來陪伴自己。劇團其他人看到艾青激動的樣子都寬容笑笑,讓張月琴暫且留下,以後再來找他們。

艾青滿心滿眼都是張月琴,他害怕張月琴偷偷溜走,便將她鎖在家裏一段時間。這段師生戀終於在1939年修成正果,那一年艾青29歲,張月琴17歲,結婚前,艾青先與之前的妻子離婚。婚後,兩人攜手走過了一段困難坎坷的歲月,生育了4個孩子。

夫妻倆在患難時期感情十分穩定,艾青甚至爲張月琴親手做了浮雕頭像,作爲兩人愛情的見證。1949年,夫妻二人搬進了北平的宿舍,沒有了戰火,一家人的生活平靜幸福。可沒想到當初的浪漫激情慢慢褪成柴米油鹽的日常時,艾青就愛上了另一個比他小23歲的女作家。

因爲工作原因兩人時常接觸,她帶給艾青的感覺,和當初張月琴帶給艾青的感覺幾乎如出一轍。張月琴沒想到患難相守16年的感情最後是如此結局,1955年,33歲的張月琴將丈夫告上法庭,要求離婚。

離婚後,張月琴便再也不願意和艾青見面,只專心寫作,撫養子女。艾青和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相守數十年,直到1996年因病去世。也許平凡的日子才最考驗夫妻感情,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如此,艾青也未能免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