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之,印度方面似乎认为东方大国要处理的问题很多,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联合发难,因此可以趁机在背后捅刀,顺便转移和化解一下因为自身抗疫不力而累积的社会矛盾。第二,印度虽然“封国”已经50多天,但疫情却愈发呈现失控状态,因此新德里方面必须找到能够卸责和转移视线的方法。

  近日以来,不断传出印度在边境地区进行蚕食活动的新闻。《环球时报》在5月18日获悉,印方从5月上旬开始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蓄意挑起事端。



  印度的手段其实还是老一套:阻拦我方正常巡逻,越过边境线修筑相关工事和设施,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地区的管控现状等等。这与1962年那次战争之前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处。加勒万河谷位于我国阿克赛钦西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印方当年再次吃到了败仗。


  而就在5月5日和5月8日,两国军人分别在拉达克地区东部和锡金的纳库拉发生对峙和冲突,后一次还造成双方11名士兵受伤。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仅仅从媒体已经报道的消息里,就可以清楚地得知印度已经连续3次在边境地区挑事。


  在这个时候,印度不断在边境地区采取这种充满侵略性的行动,很不寻常。新德里方面或许认为现在是个好时机,能够趁乱占点便宜。


  第一,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从5月18日开始举行视讯会议,印度取代日本主持这次会议。



  众所周知的是,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次会议上注定要兴风作浪。譬如澳大利亚,就正式提案,要求就“新冠起源”问题进行调查,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辩称“并非反华”。当然,澳方不敢在提案里公开指明针对哪个特定国家,但这种姿态显然充满了敌意。


  更何况,一些西方国家,譬如“七国集团”里的美国、日本、英法德、加拿大这6个国家,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起致函世卫组织,建议世界卫生大会授予某岛观察员地位。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西方的这2个伎俩,到底针对谁,其实不言而喻。而印度作为大会的主持者,在其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不过印方并未对这2个议案表达立场,很可能还在观察风向,看看究竟如何才能让自身利益最大化,就是在待价而沽。


  印度不会贸然卷入大国冲突的漩涡里,但是肯定会从中牟利。毕竟,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也混了不少年,还得了英国的部分真传,做这种事并不生疏。


  第二,印度虽然“封国”已经50多天,但疫情却愈发呈现失控状态,因此新德里方面必须找到能够卸责和转移视线的方法。


  据印度方面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5月18日上午,印度24小时内新增确诊5242例,创造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单日增长数目。同时,印度的累计确诊人数也已经逼近10万例。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很可能不久之后就超越伊朗成为“亚洲第一”。



  从3月25日开始,新德里方面实施“封国”措施,接着又两次延长。到5月17日下午,印度又明确规定:从5月18日起将全国封锁措施再延长2个星期,直到5月31日。


  可以说,当一些国家开始纷纷“解封”时,印度的麻烦恐怕才刚刚到来。对莫迪而言,这种形势确实非常糟糕。


  为了遏制疫情而采取的封锁和隔离措施,已经严重冲击了经济。高盛预计,印度会因为疫情而遭遇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二季度GDP环比萎缩会达到45%,而非此前认为的20%。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印度仅在4月份就有超过1.2亿人失业。这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复工是当务之急,但如果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就必须逐步放松管控,可这样一来很可能导致新一波病例的大暴发。


  而按照莫迪及其“印人党”的一贯做派和习惯,每当遇到这种沟沟坎坎,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挥舞民族主义的大旗,利用种群矛盾、宗教矛盾或外部矛盾来凝聚印度教徒,进而制造事端,最后成功转移焦点。


  总之,印度方面似乎认为东方大国要处理的问题很多,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联合发难,因此可以趁机在背后捅刀,顺便转移和化解一下因为自身抗疫不力而累积的社会矛盾。



  印度此举可以说就是趁人之危。当然,对印度的这种不讲信义的恶行,其实是可以预料的,而且也应该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只要印度胆敢突破底线,那么2017年夏天没有完成的“打印”工作,挪到现在也未尝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