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之,印度方面似乎認爲東方大國要處理的問題很多,而且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正在聯合發難,因此可以趁機在背後捅刀,順便轉移和化解一下因爲自身抗疫不力而累積的社會矛盾。第二,印度雖然“封國”已經50多天,但疫情卻愈發呈現失控狀態,因此新德里方面必須找到能夠卸責和轉移視線的方法。

  近日以來,不斷傳出印度在邊境地區進行蠶食活動的新聞。《環球時報》在5月18日獲悉,印方從5月上旬開始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蓄意挑起事端。



  印度的手段其實還是老一套:阻攔我方正常巡邏,越過邊境線修築相關工事和設施,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地區的管控現狀等等。這與1962年那次戰爭之前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處。加勒萬河谷位於我國阿克賽欽西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印方當年再次喫到了敗仗。


  而就在5月5日和5月8日,兩國軍人分別在拉達克地區東部和錫金的納庫拉發生對峙和衝突,後一次還造成雙方11名士兵受傷。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僅僅從媒體已經報道的消息裏,就可以清楚地得知印度已經連續3次在邊境地區挑事。


  在這個時候,印度不斷在邊境地區採取這種充滿侵略性的行動,很不尋常。新德里方面或許認爲現在是個好時機,能夠趁亂佔點便宜。


  第一,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從5月18日開始舉行視訊會議,印度取代日本主持這次會議。



  衆所周知的是,西方一些國家在這次會議上註定要興風作浪。譬如澳大利亞,就正式提案,要求就“新冠起源”問題進行調查,還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辯稱“並非反華”。當然,澳方不敢在提案裏公開指明針對哪個特定國家,但這種姿態顯然充滿了敵意。


  更何況,一些西方國家,譬如“七國集團”裏的美國、日本、英法德、加拿大這6個國家,加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起致函世衛組織,建議世界衛生大會授予某島觀察員地位。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西方的這2個伎倆,到底針對誰,其實不言而喻。而印度作爲大會的主持者,在其中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不過印方並未對這2個議案表達立場,很可能還在觀察風向,看看究竟如何才能讓自身利益最大化,就是在待價而沽。


  印度不會貿然捲入大國衝突的漩渦裏,但是肯定會從中牟利。畢竟,印度在國際舞臺上也混了不少年,還得了英國的部分真傳,做這種事並不生疏。


  第二,印度雖然“封國”已經50多天,但疫情卻愈發呈現失控狀態,因此新德里方面必須找到能夠卸責和轉移視線的方法。


  據印度方面公佈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5月18日上午,印度24小時內新增確診5242例,創造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單日增長數目。同時,印度的累計確診人數也已經逼近10萬例。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很可能不久之後就超越伊朗成爲“亞洲第一”。



  從3月25日開始,新德里方面實施“封國”措施,接着又兩次延長。到5月17日下午,印度又明確規定:從5月18日起將全國封鎖措施再延長2個星期,直到5月31日。


  可以說,當一些國家開始紛紛“解封”時,印度的麻煩恐怕纔剛剛到來。對莫迪而言,這種形勢確實非常糟糕。


  爲了遏制疫情而採取的封鎖和隔離措施,已經嚴重衝擊了經濟。高盛預計,印度會因爲疫情而遭遇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二季度GDP環比萎縮會達到45%,而非此前認爲的20%。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印度僅在4月份就有超過1.2億人失業。這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現在復工是當務之急,但如果恢復經濟和社會秩序,就必須逐步放鬆管控,可這樣一來很可能導致新一波病例的大暴發。


  而按照莫迪及其“印人黨”的一貫做派和習慣,每當遇到這種溝溝坎坎,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揮舞民族主義的大旗,利用種羣矛盾、宗教矛盾或外部矛盾來凝聚印度教徒,進而製造事端,最後成功轉移焦點。


  總之,印度方面似乎認爲東方大國要處理的問題很多,而且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正在聯合發難,因此可以趁機在背後捅刀,順便轉移和化解一下因爲自身抗疫不力而累積的社會矛盾。



  印度此舉可以說就是趁人之危。當然,對印度的這種不講信義的惡行,其實是可以預料的,而且也應該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只要印度膽敢突破底線,那麼2017年夏天沒有完成的“打印”工作,挪到現在也未嘗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