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神臂弓的射程真如史料所記載的那樣話,那麼900多年前的宋朝人制造的神臂弓,其射程已經足堪媲美於聞名世界的AK-47自動步槍了。他相信不久敵人的宿命就會被一種叫“神臂弓”的神兵利器,連人帶甲射個“透心涼”,張開血盆大口的仙人關注定會成爲吞噬金軍的噩夢墳場。

導語: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軍統帥完顏宗弼挾富平之戰的赫赫威勢,以十萬大軍向扼守仙人關的南宋軍民發起了總攻,他相信,憑藉着手中精銳的女真勇士,拿下仙人關似乎已然勝券在握。

此時駐守仙人關的守將吳玠,望着遠處煙塵蔽日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奔而來的金國鐵騎,臉上露出了狡黠的冷笑。他相信不久敵人的宿命就會被一種叫“神臂弓”的神兵利器,連人帶甲射個“透心涼”,張開血盆大口的仙人關注定會成爲吞噬金軍的噩夢墳場。

戰爭的背景

公元1130年八月,南宋統帥張浚發佈攻金檄文,命權永興軍路經略使吳玠收復長安(今陝西西安);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收復麟州、延州。宋軍勢如破竹連下多城,金軍統帥急令完顏婁室率軍數萬由河東進至綏德軍(今陝西綏德),阻遏宋軍東進。


而此時,宋朝兵出五路在陝西富平集結了步騎23萬大軍(對外號稱40萬),誓要與金人決一死戰,由於統帥張浚的驕傲輕敵和指揮失誤,宋軍大潰,史載:“五路皆陷,巴蜀大震”(《宋史》)。

此後抗金局勢直線惡化,金軍連下鳳翔、和尚原和鳳州等地,吳玠審時度勢退守仙人關。仙人關,東接徽縣、西臨嘉陵江、北通虞關、南抵略陽,是關中、天水進入漢中的要地,也是由陝入川的重要咽喉,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秦隴鎖鑰”和“川蜀門戶”之稱。

因此,仙人關一旦失陷,整個川陝門戶洞開,漢中無險可守,蜀地赤裸裸的暴露在金人的眼前,故此,失仙人關則失漢中,失漢中則難保巴蜀。

吳玠退守仙人關後立即着手進行緊張周密的部署,在充分考察了仙人關的地形後,他將神臂弓列爲守關的頭等神兵利器。然而,金軍行動迅猛,當年二月,便鑿山開崖沿秦嶺一路東下佔領殺金坪。

二月二十七日,金軍以10萬人向據守兵力僅萬餘人的仙人關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史載:

“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鎧,鐵鉤相連,魚貫而上。璘以駐隊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層積”,(《宋史》)金軍死傷慘重屍積如山。

神臂弓的威力

多年以後,作爲金軍統帥的完顏宗弼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遺行府四帥書》)。



究竟神臂弓是一款什麼樣的神兵利器能夠令久經沙場的老將完顏宗弼心有餘悸呢?

根據《夢溪筆談》記載:

“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謂之“神臂弓”,最爲利器。李定本黨項羌酋,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死,諸子皆以驍勇雄於西邊”。

也就是說,神臂弓的原創發明專利不是宋朝人發明,而是党項的酋長李定向宋朝進獻的一款武器。而另據《宋史·兵志》載曰:

“熙寧元年,始命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西上閣門使李評料簡弓弩而增修之。若水進所造神臂弓,實李宏所獻,蓋弩類也。以檿爲身,檀爲弰,鐵爲登子槍頭,銅爲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爲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

通過上述兩段文史資料,按照宋朝的單位長度來估算,一宋尺摺合成當今的長度約爲30釐米左右,宋朝的一寸約爲現今的3.12釐米,“三尺有二寸”的弓身大概長度在一米上下,那麼神臂弓的弦長大約在半米左右。


同時,根據《宋史·兵志》和《夢溪筆談》的記述,神臂弓的射程至少在三百步以上,以兩步1.2米的距離來計算,神臂弓的射程也至少在300米以上了。

如果神臂弓的射程真如史料所記載的那樣話,那麼900多年前的宋朝人制造的神臂弓,其射程已經足堪媲美於聞名世界的AK-47自動步槍了。

要達到如此遠距離的射程,同時還能保證“入榆木半笴”的巨大殺傷力,這顯然不是弓箭所能做得到的了,因此,神臂弓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一款弩而非弓。

神臂弓的參數

而對熟悉槍支的行家而言,900年前的一款冷兵器神臂弩其射程和威力要能比肩後世的AK-47自動步槍,則必須具備做功距離、拉力、箭矢和材料四個重要參數足夠以強勁支撐起神臂弩的恐怖威力。

根據冷兵器專家對神臂弓復原後的做功距離進行了測算,神臂弓的做功距離大約40至45cm,最多可以達到50cm。所謂的做功距離就是指開弩時向後拉動弓弦的最終提拉高度。

而宋朝強弩的拉力又是什麼標準呢?根據《夢溪筆談》記載:

“鈞石之石,五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後人以一斛爲一石,自漢已如此,“飲酒一石不亂”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鈞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爲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爲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當二人有餘;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高之弓,人當五人有餘。此皆近歳教養所成。以至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鎧冑,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

可見宋代弩的拉力非常驚人,考覈標準很高,多數在4石左右。1宋斤爲633g,按《夢溪筆談》中的記載,測試弓弩拉力,1石按92.5宋斤計,那麼,1石就是58552.5g,也就是58.5525kg。

通過史料的描述和分析,宋朝的強弩考覈標準普遍都在4石左右,而神臂弓作爲強弩中的利器,有專家考證其力道應該是4石6鬥,約合現今269公斤。

光有強勁的拉力和驚人的做功距離,神臂弓也不能完全發揮出自身的遠程狙擊殺傷力,箭矢和材料也是兩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參數指標。

對於冷兵器時代的強弩而言,箭矢的長度和重量都會影響着冷兵器的殺傷效果和射程,弓身、弓弦和箭矢的材料等諸多方面也會極大制約着神臂弩的威力。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

“(神臂弓)其法以桑木爲身,檀爲秢,鐵爲蹬子槍頭,銅爲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爲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秥”。

以《夢溪筆談》等史料載述的情況來分析,神臂弓的箭很短,數寸而已,1宋寸爲3.12cm,按6~8寸計算,就是19~25cm。

這樣的長度,截面積也必定相應減小,箭的長/截面直徑比和普通的箭相當或略粗壯一點,因此,箭矢空氣阻力減小,速度足以較快提升,射程也會大大加強,整個箭矢的重量也會相應減輕不少。

神臂弓4石6鬥拉力,40cm的做功距離,如果使用20g/22g/24g的箭矢,可以分別獲得140~150 m/s的初速度,而AK-47自動步槍的初速度爲 710 m/s;三弓牀弩的初速度也就28 m/s,在冷兵器時代,這種初速度已經是相當驚人了。

從史料記述的詳細情況來看,神臂弓的弓身使用的是桑木,弓弦使用的則是天然的麻纖維。

《考工記》載曰:“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爲下”,而《夢溪筆談》也說“麻繩扎絲爲弦”。

當公元1134年慘烈的仙人關之戰開打以來,原本“金自元帥以下,皆攜孥來”(《宋史》)的金軍屍相枕籍紛紛折戟於仙人關下時,恐怖的神臂弓在南宋名將吳玠的科學調用下將精悍的“鐵浮屠”射成了“鐵刺蝟”。

金軍統帥完顏宗弼率領殘部倉惶而逃,自此仙人關永遠成爲金人心頭的噩夢,吳玠也因此戰而名揚千古。當我們回望歷史時,不光要記住華夏先民的智慧和膽識,更要以豁達的氣魄和責任來承攬民族的興衰危亡,唯有如此,中華文明這條大河才能繼往開來奔騰不息。

參考資料:《宋史》、《夢溪筆談》、《考工記》、《遺行府四帥書》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