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5月16日晚,時隔2個多月的德甲重新迴歸視野,而這也是五大聯賽中最早重啓的聯賽。與此同時,德國當天的新增確診COVID-19的人數達到了724人。

爲了順利複賽,德國足球職業聯盟出臺了近50頁的比賽細則手冊,包括比賽空場,對於賽前賽後的握手、進球后的擁抱慶祝、換人時的擊掌等聚集行爲予以禁止。這就造成了場內外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畫風,比如: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細心的球迷會發現,作爲COVID-19最主要的傳播方式——飛沫傳播,也就是吐口水並沒有被寫入官方文件當中,每當轉播鏡頭給到球員的特寫時,依舊是這樣: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相比之下,其他聯賽的球員可能就沒有這麼好的“福利”了。

一、球員感受

根據英國《電訊報》和西班牙《馬卡報》的消息,在英超和西甲商討重啓的方案時,與會的人員把“嚴禁吐口水”列入議案,違者將被予以黃牌警告。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吐口水是足球場上非常常見的習慣,但卻非常不衛生。這樣的行爲給予了病毒很好的傳播渠道,所以這是我們在比賽重啓之前必須非常小心的一點。” 國際足聯醫療委員會主席德霍格建議道。

由於COVID-19的傳播途徑有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嚴禁吐口水也成了重啓的前提條件。5月初開始的韓國K聯賽,也在第一時間貫徹了FIFA的相關建議。

然而,對於這樣的禁令,球員們卻有不同的聲音。

“我覺得不合理,不吐口水太難了,我反正沒試過(比賽中)不吐口水。”中國頂級聯賽出場第一人汪嵩對西北望看臺說道。

“太嚴格了,我算比較(吐口水)少的,但感覺運動後喉嚨總有東西。”富力球員曾超也有同樣的感覺。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女足也有,但不多。個人感覺不太合理。跑太久,口裏會有不舒服的東西,吐出來不是正常的嗎?”王霜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在西北望看臺採訪的近十位球員中,超八成的人坦言比賽中吐口水是無法避免,是下意識的行爲。要球員現在一下子改掉這個習慣,着實不易。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難怪在相關新聞發出後,球迷在評論區會腦洞大開,發出如此感慨:“梅西將被史詩級削弱;西甲重啓後,第一場比賽全部兩黃變一紅下去了……”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採訪中,就連裁判也有一樣的困擾,“自己現在做裁判(中乙),跑的時間多了,感覺身體很疲勞的時候,嗓子就很乾燥,我也可能會吐一口,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會好受一些。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下,如果自己踢球,口腔也會有非常粘的東西,之後就吐出來了。”

針對運動員在高強度運動後,爲何會頻繁吐口水,2012年法國體育醫療地區研究所的布魯諾也做過相應的研究:

“交感神經的刺激(心跳加速)會改變唾液混合物,使其水份減少變得更粘稠,這會讓運動員感到不適,所以球員纔有想吐掉的習慣。”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劇烈的運動使得呼吸量增加,刺激到佈滿支氣管的粘膜,並使其分泌更多支氣管粘液,從而對細菌、粉塵等物質起到防禦機制。”

法國國家體育運動學院的生物醫學和流行病學研究所長託薩特補充道。

託薩特的觀點也得到了中國球員肖鯤的證實:“可能會控制不住,因爲嘴巴會吸進空氣裏的髒東西,不吐的話會很難受。”

二、差異對比

前段時間,籃協主席姚明在接受白巖松的採訪時,談到了CBA複賽的一系列話題,其中姚主席說了這樣一句話: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往好處想,足球運動員可能有吐口水的現象,籃球運動員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作爲同樣是高強度,攻防極快、轉換次數更多的籃球運動,球員真的不吐口水麼?

爲此,我們也採訪了兩位CBA球員,看看他們對此有何看法?

“吐口水?怎麼會問怎麼奇怪的問題。我自己是不會的,籃球賽場上也基本沒有。”

國手吳前回複道。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胡金秋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比賽時我沒有吐口水的衝動,自己也沒有吐過。”

針對這樣的差異,我們也採訪了前國足隊醫嚴誠,在他看來,造成這種現象很大程度是因爲運動類別的不同,比如場地條件、比賽時長以及休息暫停的次數等等。

“你看籃球,可能兩三步加速就到對方半場了,足球場一百多米,你打個反擊至少也得60米全速跑。這麼長的無氧缺氧狀態下,球員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事情,有些時候教練的話,他都聽不見,耳朵都懵懵的。”

“跑完之後,都是口乾舌燥,想用唾液給喉嚨滋潤一下,然後球員他就想吐出來。他覺得吸了很多空氣中的雜質,很髒,得吐掉,慢慢地成了一種長期的觀念和習慣。”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此外,FIFA覺得吐口水也是球員緩解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球員在比賽中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甚至敵對的時候,也會刺激口腔中唾液的產生。爲了緩解他們內心的不安,球員往往會下意識地將唾液吐出來。

2019年,《紐約時報》也對足球運動員吐口水的行爲進行專題報道。研究結果顯示:

“吐口水”和緩解疲勞、提高運動機能沒有必然的聯繫,更多是起到心理層面上的安慰作用。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在此期間,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對於足球的轉播報道日益增多,或多或少將“吐口水”畫面錄入銀屏,使得年輕球員在效仿自己偶像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將這些習慣兼收進來。漸漸地,影響一代又一代。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類比較典型的,比如英格蘭國腳凱爾沃克——死球狀態下的“噴雲見日”。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球員在場邊喝水,更多是想潤潤嗓子,但這些水又不能全部嚥下去。因爲之後還要比賽,全部嚥下去,短時間內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影響場上的跑動。” 嚴誠用過往的經歷,向我們闡述了另外一種“吐口水”的緣由。

三、解決措施

然而,“隨地吐口水”終究是一種不雅的行爲,不好的習慣。在疫情還未完全消除的當下,足球要想複賽,“綠茵噴泉”彷彿沒了生存空間。

只不過對於許多從小養成習慣的球員,這樣一刀切的辦法,未必能一下見效。

5月8日重啓的韓國K聯賽,儘管賽事組委會用黃牌加以約束,但首輪聯賽中仍有不少球員會不自覺地將飛沫噴出。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這個政策不能說不合理,只是想讓球員變得更文明。但習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球員也需要去慢慢適應。”前國門安琦給出自己的意見。

目前,隨着各國疫情防控等級都在下調,歐洲與亞洲的許多聯賽也將重啓,包括英超、西甲、中超在內的聯賽,足協和政府部門也在協商複賽與防疫之間的舉措。

“吐口水”作爲飛沫傳播的一種方式,自然也是每個聯賽防疫工作不能忽視的要點。

“首先,運動強度大一定要吐口水這是沒有科學道理的,這更多是個人習慣的問題,嚥下去也不是不行。”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孫劍說道。

“說實話,足球這種開放性運動都複賽了,吐不吐口水已經不是關鍵問題了。比賽中你都讓球員親密接觸了,一起碰撞了還怕什麼?”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嚴誠的觀點與孫劍不謀而合:“如果從病理學的角度,把口水嚥下去對球員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生命危險更提不上。”

“FIFA這樣的意見肯定會打破常規的一些習慣,對球員會有影響,但是疫情防護纔是最重要的。”

“管理者也是爲了大衆的健康着想。而體育、足球本質上也是強身健體,要擔心的是如果嚴令禁止之後,反倒影響了參與者的健康,這就跟體育的初衷相違背了,需要不斷地調整條例,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在德甲複賽之前,不少當地媒體報道了“吐口水”或被予以黃牌警告的新聞。但哨響後的聯賽,德國人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足球,總免不了一吐。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小小羅在曼聯時期)

當然,像裏傑卡爾德、托蒂和小小羅這樣的“脣槍舌戰”是使不得的。否則,你將領到一張提前下班的紅寶石卡...

FIFA倡議嚴禁吐口水遭國腳反對 專家支招:可以嚥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