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殿選的成績出來之後,他的成績雖然不算很差,但是比狀元來說還是差一些,當時的殿選是光緒帝親自來主持的,當看到駱成驤的試卷上寫着"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我們都知道科舉考試就像現如今的高考一樣,參加的人非常多但錄取的確非常的少,而狀元更是難上加難了。

科舉考試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許許多多的朝代的帝王都通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一些有用的人才。由於古代社會兩極化非常嚴重,一些出生在官宦世家的人走入仕途,更加平坦容易。而相對於一些貧苦和出身貧寒的人來說呢,科舉考試可謂是改變自身命運的一大有效途徑。


所以說科舉考試是非常多人夢想的開始,也有非常多的人一輩子都在爲科舉考試而努力。在長達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下,出現了無數靠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這種思想一直到現在都深入人心。

我們都知道科舉考試就像現如今的高考一樣,參加的人非常多但錄取的確非常的少,而狀元更是難上加難了。科舉考試出現的這一千多年的時間以來呢,一共誕生了五百多位狀元,而這些狀元大都出生在東南和中原地區,來自其他地方的狀元就比較少了,而在四川地帶呢,在清代更是隻出現了這僅僅的一位狀元。我帶你們來了解一下四川省這位傳奇的狀元吧。


這位傳奇人物名爲駱成驤,之所以稱他爲傳奇人物,就是因爲他的狀元經歷跟別人的與衆不同。別人的狀元都是十年苦讀來換來的,而他的卻是從別人手裏硬生生地搶來的。這裏可能就納悶兒了,這麼嚴謹科舉制度怎麼還能搶來呢?


就是因爲他在試卷上寫了八個字,光緒帝立刻說狀元就他了。駱成驤他從小就天資聰穎,並且非常勤奮刻苦的飽讀詩書。他非常不幸的是他父親去世的特別早,所以家境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從來沒有因爲家境的原因而放棄讀書,也沒有因爲受到生活的壓迫從而怨天尤人。反而是這種挫折的生活成就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報效國家,從而給母親更好的生活,脫離出貧困走向富裕。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他順利地通過了地方的考試高中舉人,然而在考進士的時候卻意外落榜了,這對他的打擊可以說是很大了。

落榜的駱成驤認爲愧對母親,無奈之下呢,他只能選擇留在京城。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成了一名教書先生,一邊工作賺錢一邊準備下一次的考試,在經過第一次的失敗經驗積累之後,第二次他的考試一路衝到了殿選的舞臺上。古代的時候一般是走到殿選就是算有官做了,但是官的大小還是要看最後的殿選表現。


殿選的成績出來之後,他的成績雖然不算很差,但是比狀元來說還是差一些,當時的殿選是光緒帝親自來主持的,當看到駱成驤的試卷上寫着"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要知道當時的光緒帝並沒有什麼實權,看到這句話可以說是非常開心了。就像伯牙遇到了鍾子期一樣,當即立斷,不顧衆臣的反對,就把狀元給了他。

事實證明光緒的眼光並沒有錯,駱成驤上任以後呢,也是非常支持光緒帝的新思想,輔佐光緒,併爲他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議。大家都知道吧,那時候的光緒帝非常的憋屈,整個大清朝的實權都掌握在慈禧的手裏,這個光緒皇帝也是她想廢就能廢的一個玩偶皇帝,並沒有什麼實權,所以駱成驤也無可奈何。


在官場中,駱成驤主要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先後在翰林院和京師大學堂高等教育工作過,後來清朝覆滅了以後,他還堅持去四川大學執教。再一個就是,駱成驤爲官非常清廉,從不受賄賂,他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了教育事業上,這爲四川省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直到現在四川省的教育都是名列前茅的,這跟這獨一無二得狀元是密切相關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