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令良工用蓝田美玉制成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篆书,称为“传国玺”,视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由此一来,每逢乱世,逐鹿中原的各路豪雄人人都想把这枚玉玺据为己有,以作为“受命于天”的表征,从而号令天下,争当正统。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兵入咸阳,从秦亡国之君子婴手中夺过了这枚“传国玺”。之后,传遍西汉诸帝。
王莽篡位那会儿,一度收管了此玺。
但光武中兴,“传国玺”又传回到刘氏子孙之手。
就这样,玉玺经历三国魏晋并南北两朝相对峙的三百多年,又传过隋唐,最终在后唐末帝李从珂手中毁掉。
彼时,千古大汉奸石敬塘出卖幽燕十六州,从契丹借兵猛攻洛阳。李从珂自知末日已到,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
大火被扑灭后,玉玺再也找不到了。 
以致于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部都是另外刻制的。
这些另外刻制玉玺的帝王中,患有严重“玉玺情结”的是宋徽宗赵佶和清高宗乾隆帝。
宋徽宗曾一口气连刻了十方皇帝印玺!
乾隆帝更是出了名的“玉玺控”,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
这不?2012年12月,有一枚号称是乾隆时期玉玺出现在法国最大的艾德(ARTCURIAL)拍卖行上。
这枚玉玺为椭圆形,长4.4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采用回首母子螭龙扣设计,玺上螭龙接近螭虎形,为秦始皇刻传国玺以来中国帝王宝玺常见钮式,整体呈深绿色。玺文曰“御书房鉴藏宝”。
查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玺印谱》可知,此枚玉玺是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庆帝使用的“御书房鉴藏宝”玉玺。
既然是清朝皇帝专用的印章,那就应该存放在紫禁城或皇帝的行宫里,怎么会出现在法国呢?
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顾问袁山开先生说:中国文物流散主要有三个时期,最早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其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第三是晚清溥仪在满洲里的时候。这个玉玺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被掠夺的。
法国作家雨果称圆明园为“奇迹”,说1860年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奇迹荡然无存。”
保守估计,中国至少有150万件文物在这次浩大的劫掠中被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强盗”抢走。
因此,中国国家文物局新闻官员一度发出声明: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对于任何确认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保留追索权利,希望外国有关机构认真遵守相关国际公约”。
但法国艾德拍卖行回称,此拍品来自一个法国家族。他们自19世纪末起一直收藏这枚玉玺,并非圆明园流出文物。
对于法国艾德拍卖行的说法,圆明园有专家表示,这种玉玺没有传承,“皇帝御书房有很多,这种印章是随身携带的,不属于固定的哪个园子”,即使不是圆明园流出,也是属于从中国流出的。
国家文物局因此回复称,希望境外有关机构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尊重文物原属国人民的感情,不拍卖不炒作非法流失文物,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保留追索权。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前往艾德拍卖行接洽商谈撤拍事宜,要求拍卖行撤回拍卖品。若对方执意拍卖,将采取法律行动。
艾德拍卖行媒体部负责人贝拉尔却明确表示不会撤拍。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秘书长吉梅赞表示,如果艾德拍卖行坚持拍卖,则该协会保留对艾德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包括以盗窃及窝赃罪名起诉。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由著名亚洲文物鉴定专家高美斯创办。他憎恶欧洲某些人公开贩卖和展示走私中国文物的行为,也为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感到惋惜,有意帮助中国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为此成立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宝工程公益基金(原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也发声反对拍卖自中国流失的文物,希望从拍卖会上撤下拍品。
文物局也再次重申立场:反对并谴责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掳走的中国乾隆玉玺在法国拍卖。
但艾德拍卖行没有予以回应。
因此,有人认为,目前最具操作性的方式还是中国人先出面买下再说。
原因很简单,目前官方机构提供不出这是在英法联军在侵略战争中掠夺文物的证据,无法向拍卖行直接提出停止拍卖的要求,只能通过舆论呼吁,希望有大中华地区的,中国国内、台湾、香港的有实力的基金会或者文物收藏家直接到法国去把它买回来。
其实,这正是国外拍卖公司所希望看到的,他们就是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哄抬拍卖价,以拍出天价。
有专家回忆当年圆明园兽首拍卖情况,说:“现在国际拍卖一说到圆明园,一说到中国流失文物,价格就上去了。像鼠首兔首,实际价值也就三四十万元,但被文物贩子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炒到上亿元。这枚玉玺也是同样的问题。”
对此,也有人乐观地认为,收藏者既然没有合法文件可用于证明玉玺的来历,而且该玺印被私人收藏后,从未公开展出过,即来源和传承不清,该印玺极有可能在付款环节出问题,而形成事实上的流拍。
但是,著名拍卖师、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却说,拍卖行对于拍品的来历一般不会做彻底的深刻调查,也没有必要。只有在需要鉴定真伪的时候,拍卖行才会通过第三方了解相关的证据。
事实印证了季涛这一说法。
2012年12月17日,法国艾德拍卖行“霸王硬上弓”,清乾隆玉玺的拍卖活动如期举行,最终以112万欧元(约合92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含佣金)成交。
对于中方的谴责,艾德拍卖行发表了一项公报称,玉玺并非为圆明园流出文物。公报表示:“有关这批拍卖品,中方没有与我们有过任何联系。”他们还在一封致法新社的信中指出,“艾德是法国第一大拍卖行,严格遵守现行法律。”
艾德拍卖行的无耻行径让人无语。
但圆明园管理处最终认定,此玉玺很可能是高仿品。
他说:“和田玉以白为贵,皇帝用绿玉做玉玺的,少之又少。其次,这枚印章的高度太薄了。《玺印谱》上的资料仅仅是描述,并没有图片,很难判定是不是真的。”
同时也指出,即使是真的,也不会有很大价值,因为,被英法联军掠夺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物并不会出现在拍卖场上,“法国把掠夺来的最具文物价值的珍宝藏在枫丹白露宫中国馆,英国则藏在大英博物馆,甚至不给你看,能进拍卖场的都很一般。”
“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确认,此次不会采取追讨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