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北京市科協主辦科學教育館館長高峯對話會。北上廣三地科學教育館負責人和疫情防控專家就“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序推進科技場館開放”進行探討。

 

近日,各地科技場館已經陸續恢復開放。據北京科學中心主任何素興介紹,北京科學中心準備在5月20日重新開館,屆時將開放主展廳等部分展區,兒童樂園、影院等暫時不開放。每日限流2000人,上下午各1000人。她建議,科技館應建立應急科普常態化工作機制,各個科技館資源共享聯動,在關鍵時共同發力。

 

“疫情期間,我們對上海科技館電子觸摸屏等互動頻率比較高的設施,消毒頻率每天不少於4次,給觀衆提供了安全的參觀空間。”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分享了經驗,同時表示,科技館將加強線上資源的推送,最大化傳播與抗擊疫情相關的科普資源。

 

廣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稱,廣東科學中心觀衆人數按照30%比例控制,市民網絡售票不含團體票,同時,影院、電子舞臺等人羣聚集的地方暫時不開放。“我們也做好應急演練工作,比如爲體溫升高觀衆設置觀察區等”。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提示,科技場館應該注意消毒劑的選擇,既要保證消毒效果,又要避免對展品造成損傷。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解讀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等內容。攝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對話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家庭用餐使用公筷也應成爲習慣

 

新京報:目前,科技館陸續有序開放,你認爲科技館參觀人羣和場所有何特點?有何防疫建議?

 

張宇:科技館也屬於人員密集場所,屬於重點防控單位,要控制人數,做到有序開放,避免人羣聚集,參觀人數多時要進行疏導,保證所有人員在可控範圍內。要和附近的社區醫院建立聯繫,一旦出現突發問題,可以有處理地點。最近氣溫逐漸升高,場館要做好消毒和通風。

 

新京報:吉林連日來出現新增確診病例,正開展大量流調工作,尋找舒蘭疫情源頭。援鄂時,你在武漢市新洲區參與流調工作,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張宇:流調隊員要有責任心和耐心。流調報告不僅是一份記錄,更是一份檔案,是爲今後防控決策、診療方案、科學研究打基礎的重要內容。要多次詢問,確保仔細,反覆覈實。

 

在這場疫情的流調中,面對受訪者焦慮、恐慌、牴觸、煩躁、抗拒的情緒,要平復他們的心情,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有時受訪者的記憶會存在斷點,要通過語言去幫他回憶,爲他提供線索指引。

 

流調隊員還要善揣質疑,尋找證據。很多時候,出於回憶偏倚或者主觀上的有意隱瞞,獲取的答案並不一定真實、全面。對重要回答要先打上問號,在問答的時候加上一些邏輯問題,來驗證回答的可信性。

 

新京報:未來常態化防控,你認爲居民最需要注意什麼?

 

張宇:要把疫情防控的“他律”轉爲自律。目前大家戴口罩已經形成習慣,洗手、手消毒等習慣仍然需要加強。同時,應該減少聚餐和堂食,逐步養成“使用公筷、分餐”的好習慣。

 

目前“分餐”模式還需要消費者去習慣,專家建議可以先從使用公筷開始。除了在外就餐,在家裏喫飯也可以使用公筷。這需要百姓去提高認識。因爲除了新冠疫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很普便,很多情況是不使用公筷造成的。

 

復工復產方面,企業要做好職工的疫情防控教育健康監測。做好參觀人員路線設計,人員之間最好單向流動,做好應急處置方案。

 

新京報:目前一些健身房尚未開放,疫情期間,居民在飲食和鍛鍊上要注意什麼?

 

張宇:一方面,居民可以在家做些簡單的力量鍛鍊,同時可以在空曠的戶外、公園慢跑,通過健身器材運動。

 

飲食上要保證能量,纔能有足夠抵抗力,所以必須要喫主食。喫多少主食合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體重(公斤)乘以5,換算成克,可以判斷每天的主食量,比如體重50公斤,乘以5,就是每天要喫250克主食。同時蔬菜和水果的種類要多,少喫肉,可以多喫些魚。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李國君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