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幾乎是人盡皆知,《水滸傳》也因此被影視劇公司拍攝成電影、電視劇,並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

衆所周知的《水滸傳》基本有2個版本:

一版是1998年央視版的《水滸傳》,這是80後最熟悉的一部,裏面的《好漢歌》(劉歡唱的)被傳爲經典。

另一版就是2011年張涵予版的《水滸傳》,隨着技術的進步,這一部畫面和音效明顯要比上一部好很多。

單從演技上來說,筆俠更傾向於後者,感覺張涵予的氣質更容易壓得住梁山衆匪,畢竟像魯智深和李逵這樣的大老粗不太會對比較文弱的人服服帖帖,就像真實的劉備也不會像《三國演義》那樣哭哭啼啼,關羽和張飛也不會乖乖地跟在這樣的人身邊一樣。

我們所熟知的《水滸傳》基本就這兩部,實際上,這只是《水滸傳》比較靠後的2個版本,《水滸傳》一共拍了4部,最早的版本遠在1973年就播出了,第二部是1983年鮑國安版的,這兩部估計很多80、90後就不太清楚了。其中,73版的竟不是中國人拍的,而是我們的領國——日本。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日本人拍的這部中國名著。

首先一個問題:日本人爲什麼要拍中國名著?

1973年,大家仔細看看這個年份,有什麼特別?

很多人可能會馬上想到文化大革命,沒錯,這個時候確實是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要說的是:這一年正好是中日建交的第2年。

1972年,周恩來總理和日本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在北京簽署《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兩國結束二戰以來的不正常狀態,正式建交。

緊接着,日本就拍攝了這部電視劇,不得不說:日本人示好的速度和方式也夠獨特的。這次抗疫,日本又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樣的中國詩句向我們提供支援,看來日本人在“攻心”這一塊確實是做得爐火純青,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我們的文化也瞭解甚深。

日本這部《水滸傳》卻很少出現在我們面前,估計是年代久遠的原因吧,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去看那古老的畫面和沒有特效的場景、音效了。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部電視劇的畫面還得感謝那些眼尖的網友在網上辛苦找到的資源。大家想想:1973年是個什麼概念?

李小龍就是這一年去世的,李小龍的電影大家看過吧?如果不是想瞻仰這位一代武王的精彩功夫,估計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看這麼粗糙的畫面吧?

再來一張:

上圖爲入雲龍——公孫勝

能找到全片資源的朋友不妨留言分享一下,大家也可以通過這部電視劇看看日本人心中的水滸英雄到底是什麼樣?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個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