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續賓當時聲名猶在鮑超之上,結果被太平軍虎口拔牙,湘軍諸部一時間對陳玉成相當懼怕。就在太平軍紮營將完未完之際,鮑超在營中大擺酒席,令衆將士會餐,然後藉着酒意鼓勵衆軍,要麼坐以待斃,要麼衝出去決一死戰,反正都是一死,索性和狗逆(湘軍對陳玉成的蔑稱)拼死。

太平軍歷來以勇猛善戰著稱。但到了太平天國後期,隨着湘軍將領逐漸崛起,太平軍、湘軍互相摸清了對方戰術特點,太平軍無論在戰略上還是戰術,都屢屢被湘軍將領壓制,其中讓太平軍喫苦頭最多的將領,則是鮑超和多隆阿。

忠王李秀成被曾國藩俘虜後,在自述中還說:“鮑(鮑超)軍之衝鋒猛戰,曾(曾國荃)軍之穩練不搖,多(多隆阿)軍之應變善戰,皆賊中(太平軍)所憚”。可見鮑、多二人,確屬湘軍中的戰鬥力擔當。

一、鮑超專打硬仗

鮑超(1828-1886)是四川奉節人,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鮑超先是參加了清將向榮招募的“川勇營”,後來轉隸於曾國藩的湘軍。

鮑超作戰敢打敢衝,桂林大戰,他奮勇衝鋒,結果被太平軍擊傷。不久後太平軍兵圍長沙,鮑超又不顧性命地拼殺。太平軍撤圍北進後,鮑超第一次因功被授予六品頂戴。

清軍當時與太平軍作戰,不論戰果如何,在氣勢上都遠遠輸於血氣方剛的太平軍。唯有鮑超以蜀人堅韌之志,屢屢衝鋒陷陣,令人刮目相看。

曾國藩當時正愁無猛將可用,見鮑超如此不要命的打法,當即任命他爲水師營官,相當於現在的團長,有了獨領一軍的機會。

1855年,鮑超隸於胡林翼帳下,胡讓鮑超單獨招募湘勇,成立了一支大約三千人的新軍,命名爲“霆”字營。霆字緣於鮑超的字春霆,其實鮑超本字春亭,胡林翼見其驍勇無倫,便把文雅的亭改成了霆。

鮑超很快便迎來了第一場真正的硬仗。

當年,太平軍勇將陳玉成率精兵進攻湖北黃梅。黃梅是湖北江西接壤之處,於湘軍來說,必須全力保住,抵擋太平軍向湖北滲透。

但當時湘軍正在以主力進攻九江,企圖進攻安徽,太平軍這一招是圍魏救趙,攻敵必救。怎麼辦?撤加攻九江的李續賓所部肯定來不及,危急關頭,鮑超率領霆字營三千人頂了上去。

陳玉成當時來了五萬人,立即將鮑超團團圍住,在其營中立了五座高壘,以監視湘軍動向。鮑超不爲所動,將三千人分爲五隊,自己率領一隊,進攻最高的一座營壘,其餘由四個得力的營哨官率領,分頭衝擊。

太平軍以前打清軍,一般都是一頓猛衝,就能把清軍擊潰,從來沒見過清軍反衝鋒的,所以高壘防守很是稀鬆。鮑超分兵猛衝,果然將太平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五座壘全部易手。

太平軍被打得軍心動搖,無力再戰,居然就此撤退。陳玉成生平未遭如此之敗,戰後告誡諸將,湖北軍中出了一個鮑超,以後與其作戰一定要注意不能輕敵。

二、鮑超三千敗五萬,而且是兩次

1858年湘軍試圖進入安徽,打開進攻南京的門戶,結果李續賓過於冒進,被陳玉成在三河全殲。李續賓當時聲名猶在鮑超之上,結果被太平軍虎口拔牙,湘軍諸部一時間對陳玉成相當懼怕。

但鮑超偏偏不信邪。1859年12月,湘軍重整旗鼓,再入皖南。鮑超仍率三千人進兵潛山。陳玉成又率五萬人前來迎敵。

同樣的對手,同樣的兵力,怎麼打?陳玉成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沒有搞互相孤立的營壘據點,而是連營幾十裏,搞了個魚網陣,讓鮑超無法搞多向突擊。

那麼鮑超該怎麼辦?

身處重圍之中,鮑超身上的膽氣虎氣發揮得更加突出。他泰然自若,似乎眼前的五萬太平軍全如紙紮的一般。

鮑超的勇氣從哪來呢?他的戰場觸覺異常敏銳,太平軍雖然多,但佈陣過於漫長,而且由於連營太大,紮營工作很繁雜,這容易造成指揮不暢通。鮑超一直沉着觀察,等待發起突擊的時機。

就在太平軍紮營將完未完之際,鮑超在營中大擺酒席,令衆將士會餐,然後藉着酒意鼓勵衆軍,要麼坐以待斃,要麼衝出去決一死戰,反正都是一死,索性和狗逆(湘軍對陳玉成的蔑稱)拼死!

衆軍士血氣上湧,於是鮑超乘機率兵猛衝,太平軍果如鮑超所預料,防備不是很周密,也根本沒料到鮑超會再次以劣勢兵力猛攻。太平軍的包圍被衝破一個口子,士氣大沮。

正因爲鮑超以三千人拖住陳玉成五萬大軍,爲湘軍其餘援兵贏得了時間,大部湘軍趕到,將陳玉成擊敗。太平軍在皖南連連喫了敗仗,太湖等地被湘軍奪取,鮑超之功可謂其首。

三、硬喫太平軍虎將劉瑲林

1860年,湘軍自湖北大舉入皖,曾國藩部署兵力圍攻安慶。

安慶是南京上游最後一道門戶,也是太平軍聯結西北方向的重要戰略樞紐,是雙方必爭之地。陳玉成率重兵進攻安慶外圍集賢關不克,於是留下猛將劉瑲林扼守關外咽喉赤岡嶺,自率主力轉移至桐城搬救兵。

劉瑲林是廣西老兵,多年追隨陳玉成,號稱陳玉成部下第一員騎將,作戰非常勇猛。他率四千餘人扼守赤岡嶺四座營壘,與湘軍對峙起來。

陳玉成的本意是,他率主力與洪仁玕等部,進攻桐城掛車河,以調動包圍安慶的湘軍;如果不成功,便轉攻潛山、太湖,威脅湘軍後路,迫使圍城湘軍解圍;如果兩計都不奏效,便會同大軍一齊來攻集賢關外的湘軍。而劉瑲林的任務就是在赤岡嶺吸住湘軍主力。

但陳玉成失算了。

湘軍胡林翼看出了關鍵所在。劉瑲林是很能打,其部下廣西兵也比較悍,但問題是赤岡嶺是孤地、絕地,很容易被包圍。只要打一場硬仗,將劉瑲林消滅,安慶外圍的湘軍仍然能佔據主動,走留完全不成問題。

胡林翼素來知道鮑超能啃硬骨頭,便讓他帶六千精兵攻赤岡嶺。

鮑超超初硬攻四壘,結果被太平軍屢屢用槍炮殺傷。於是集中大炮,對四座太平軍營壘日夜猛轟,連轟十四天,把壘壁轟得只剩下幾丈來高。

在湘軍的強大火力壓制下,壘內太平軍無法出城撤退,成了甕中之鱉。第二、三、四壘在主將帶領下出壘投降。只剩劉瑲林所在的第一壘仍然堅持抵抗。

又過了兩天,劉瑲林實在無法再堅守下去,於是只能趁三更時衝出重圍,結果撤至河邊,因爲水漲無法過河,被鮑超率兵追上,劉瑲林及其殘兵悉數被殺於河邊。

劉瑲林之死,等於斷了陳玉成的一條臂膀,陳玉成得知痛心疾首,深爲自己的大意而後悔,同時,也對鮑超這個死敵更加恐懼。

四、一面旗嚇退李秀成

鮑超的霆字營聲名遠揚,太平軍諸部望其旗而遠遠避開,都不願意和這個猛虎硬拼。

當陳玉成在安慶外圍苦戰時,太平軍另一位軍事支柱、忠王李秀成,也率大軍參與了戰鬥。

李秀成所部有十幾萬人,當時從湖北戰場退回安徽,在皖南祁門意外遭遇了曾國藩的大營。曾國藩當時坐鎮祁門指揮,是爲了吸引安徽江南部分的太平軍兵力,使他們無法去增援安慶。但由於安慶戰事日益膠着,曾國藩將主力全都派至安慶增援,身邊只留了一萬餘老弱病殘。

李秀成十幾萬人馬到來,把曾國藩嚇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幾乎動搖了繼續圍攻安慶的既定戰略,想調幾枝軍馬過來保衛大營。但危急關頭,曾國藩堅定的毅力再次發揮了作用,他只把鮑超一部兵力,僅萬餘人馬,調到祁門來,其餘大軍繼續圍攻安慶一帶。

鮑超接令急速向祁門增援,他強令士卒連續不停行軍,一天走了一百多里,終於及時趕到祁門,將霆字營的軍旗插在大營。

太平軍後期由於新兵多從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招募,其作戰意志遠遠不如廣西老兵,打不了硬仗。李秀成也就是憑着兵力衆多,才能勉強與湘軍纏鬥。此時見到鮑超在此,頓時感到十分爲難。

打吧,有一定兵力優勢,或許能勝。但如果打不過呢?安慶已經到了最危險的關頭,如果被鮑超死死拖在祁門,到時安慶失守,又或湘軍打下安慶直進南京,形勢可就無法逆轉了。

籌思及此,李秀成決定不與鮑超纏鬥,徑自率兵東歸。

鮑超之勇,其實只勇在敢打敢衝,他的戰略水平其實和陳玉成、李秀成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因爲有曾國藩、胡林翼等戰略大師居中籌劃,鮑超只管執行戰略,因而其勇猛敢戰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這才鑄就了他太平軍剋星的名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