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个风气中成长的韩琦,只能选择赌,他们赌北宋是被武将灭亡快,还是被敌国灭亡快,这样的赌注,实在是因为北宋的先天缺陷不可收拾。当时,韩琦居高临下,狄青不敢与之强争,只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焦用和我出生入死,作战勇敢,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

在《清平乐》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历史桥段。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不如说是通过宋仁宗的视角,将北宋名人的野史趣闻串联起来,让人窥见繁华北宋的风情一角。其中,有一段韩琦怒怼狄青的剧情,让人印象深刻。

那是因为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了错而被韩琦抓住,狄青听说后连忙赶去求情。当时,韩琦居高临下,狄青不敢与之强争,只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焦用和我出生入死,作战勇敢,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没想到韩琦却冷笑一声,说出了那句最著名的话: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东华门外考上状元的文人才是大好男儿,区区一个武夫算得了什么?所以,韩琦当着狄青的面,将焦用处死。这句话更深远的含义不言自明:焦用如此,你狄青也是如此,虽然战功赫赫,却不过是武夫而已,始终都是摆不上台面的。

电视剧中的剧情,与历史记载非常吻合。然而,小珏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故事的记载来自于《默记》,而这部书是由北宋末南宋初的名臣王铚所写。它记录了北宋时的许多名人逸闻,后人考证可信度很高,但毕竟不是正史。关于韩琦怒怼狄青的故事,《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主流史书都没有记载,《默记》中的记载成为了孤证。

然而,韩琦的这句话如此有名,实在是因为它印射了北宋的官场风气,也反映了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事实。不管此事真伪,至少它是完全符合当时背景的。只不过,这个风气的形成,夹杂着些许无奈,渗透着从皇帝到群臣的侥幸心理。

狄青是什么人?小珏认为,他应该是北宋开国名将之后,南宋岳飞之前,宋朝的第一武将。在歌舞升平的北宋时代,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然而,即便文官们享受了岁月静好,却都似乎忘记了那是狄青负重前行得来的。

狄青的官位每升迁一步,都会遭来谏官们铺天盖地的弹劾。从始至终,文官集团对他的排挤和防备,远远超过了南北对峙的辽国军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刚过天命之年的狄青抑郁长逝,与官僚系统的猜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面上来看,这是文官们的过错。他们要么自负过高,却眼高手低;要么为了利益,不惜自毁长城。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北宋先天不足的短板所致,也是北宋王朝说不出口的隐忧。

北宋脱胎于后周,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将,他利用陈桥兵变,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建国称帝。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十国时,实在是不新鲜的。后唐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道出了当时的实情: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也就是因为武将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才导致了中原王朝的更替过于频繁。对于百姓而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战乱历史,对于天子而言,更是最不愿面对的结局。因此,赵匡胤登基后,尤其是逐步完成了南方一统的功业后,开始了重文抑武的国策。

因此,宋朝立国之后,厚待文官士大夫,以至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北宋基本上不杀上书言事的文官,甚至百般迁就他们。宋太祖自己都曾说,一百个贪污的文官也不如一个造反的武将对国家的危害大。

这个国策一直被沿用下来,即便是宋朝灭亡也未能改变。对于仁宗朝的那些风流才子而言,怎么会不知道武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千金易得,良将难求的道理,一代又一代的名臣怎么可能选择性地忘却。就拿韩琦来说,他在庆历八年到皇祐五年时,在定州整顿边务时,狄青就是他的副手。

别人不知,韩琦不可能不知道狄青的重要,后来还为狄青撰写了《祭狄相文》的祭文。然而,不管那句话是否出自韩琦之后,他也一样维护重文轻武的国策。在那个风气中成长的韩琦,只能选择赌,他们赌北宋是被武将灭亡快,还是被敌国灭亡快,这样的赌注,实在是因为北宋的先天缺陷不可收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