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乾隆,清朝的慈禧也是喜歡玉的,尤其喜歡翡翠,據說慈禧曾經看上了恭親王戴的一枚滿綠的翡翠扳指,玩賞了一陣子,後來賞賜給了李蓮英。人們讚美玉、愛玉、賞玉、佩玉、藏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玉不僅是古人對具備色澤、硬度、聲音、紋理和質地等條件的美石的定義,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人們的心目中.玉成了人生修養、高尚品格、美好願望、完美形象和自身良好情緒及情操的載體,中國人敬玉愛玉之習俗綿延不斷,流傳至今。

在中國歷史上,若問哪個詩人最高產,大家第一反應永遠是李白。

不過,這要看和誰比,李白的詩作總量在乾隆面前,那叫相形見絀。

但除了作詩狂人,這位爺最遭人詬病的還是萬物皆可蓋章。

話說乾隆,可比他爸爸和爺爺幸福多了。

閒來沒事,巡江南,遊山玩水,處處留情,微服私訪爲清宮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假如玩累了,不想出門了,你別以爲他會閒着,“品品”字畫吧,順便練練字。

聽說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不錯,拿來一觀,果真如此,蓋個“戳”吧,再寫上個碩大無比的“神”字;

乾隆爺在禍禍了老子王羲之的書法後,以順藤摸瓜的手法,接着把魔抓伸向了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而且似乎更慘,因爲王獻之只寫了30多個字,卻被乾隆蓋了80多個章。

再看畫,趙孟頫的《人騎圖》構圖簡約清晰,一人一馬,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

被乾隆爺在馬頭上方題詩蓋章變成了天空飄來成N個字的“彈幕風”。

趙的水墨長卷《水村圖》同樣也沒能躲過乾隆的章,而且被翻了至少兩次牌子。

這乾隆,長壽而精力旺盛,幾乎將清宮收藏的寶貝翻了個遍,凡是看得對眼的,都要留下“到此一遊”的記號,可謂“劣跡斑斑”。

不要以爲乾隆懂得欣賞,他不過跟聽音樂會的暴發戶一樣,看到觀衆喊好,他也跟着喊:“哎呀,臥槽”,他的藝術鑑賞能力,實話講,跟他的詩文水平差不多。

因爲他禍害的都是已經知名的作品,已經成名了,誰都知道好。

而且,他根本看不出真假。

比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雖然題跋了50多處,創了吉尼斯紀錄,但事後證明乾隆看上的是贗品!

黃公望老爺子笑了:得虧那傢伙看走了眼,且我有備份,不然也嗚呼哀哉了。

你要說,乾隆懂藝術,信你個鬼。

但是呢,乾隆喜歡蓋章,人家是皇帝,蓋章當然要用好章!

比如現在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乾隆田黃三連印”。

而印章的做工,以玉爲上乘材料,這也讓乾隆“愛屋及烏”,對所有玉器都十分喜愛!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爲乾隆所藏。

乾隆對於宮廷玉器製造給予極大的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

重要的器物,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產過程,並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禁。

“上有好,下必效”,每年各地官員上供朝廷,總少不了美玉,這最能討得乾隆歡心。

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發不可收拾,總是想盡辦法謀得好玉,到了晚年時,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萬件。

空閒的時候,乾隆每天都會把這些古玉拿出來擦拭、撫摩、盤玩。

從這點看,乾隆對於收藏文物也不是一無是處,算是名資深的發燒友了。

除了乾隆,清朝的慈禧也是喜歡玉的,尤其喜歡翡翠,據說慈禧曾經看上了恭親王戴的一枚滿綠的翡翠扳指,玩賞了一陣子,後來賞賜給了李蓮英。

李蓮英沒事就戴在手上盤玩,經過幾十年的溫潤,翡翠扳指變得通體透綠,透明度極高。

李蓮英死後,這枚翡翠扳指隨葬入墓,直到1966年纔出土,現陳列於北京博物館,估價已經超過2個億。

爲什麼古人都愛玉器

乾隆除了愛玉,還給自己的兒子都取了與“玉”有關的名字,比如《還珠格格》的永琪,琪是美玉的一種,亦有花草繁盛的意思,比喻珍貴之物,《穆天子傳》中記載:“璂琪,玉屬也。”

嘉慶皇帝名叫永琰,琰是雕飾的美玉,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刀啓》:“冰鍔含彩,雕琰表飾。”

以玉取名,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比如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明朝開國皇帝朱重八給自己取名朱元璋。

因爲玉是高尚人格的象徵,“君子必佩玉”、“潔身如玉”、“溫潤如玉”,成爲古人對人格的讚譽,發揮着其他工藝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人們讚美玉、愛玉、賞玉、佩玉、藏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玉不僅是古人對具備色澤、硬度、聲音、紋理和質地等條件的美石的定義,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人們的心目中.玉成了人生修養、高尚品格、美好願望、完美形象和自身良好情緒及情操的載體,中國人敬玉愛玉之習俗綿延不斷,流傳至今。

今天,人們對玉還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情慷,可以說人影響了玉.玉感化了人,玉的光彩因人的喜愛而愈顯絢麗,人的情操因玉的燦爛而得到了陶冶與昇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