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424年,顾命大臣废少帝,杀庐陵王,立刘义隆为帝。看似平常的夺位之争中隐藏着刘宋初年政治局面的动荡不安,具体引申为刘宋初期统治集团中士族与寒门的争斗。顾命大臣皆为寒门,出身"次等士族"在东晋以来以士族为荣的风气中多遭讥笑。但汉武帝刘裕不论出身,任人唯贤,顾命大臣们追随刘裕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甚至当上宰相,这被坚持传统的士族所不满。

庐陵王刘义真是皇族子弟,深受传统士族文化之熏陶,与高门士族的代表谢灵运、颜延之等交好,以谢灵运、刘义真为首的高门士族与寒门出身的顾命大臣在刘宋初期政局中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成为一个反对顾命大臣的政治集团,而刘义真之死的根本原因则是两大对立集团的权利倾轧和政治攻击。

寒门与士族的较量

由《宋书》中记载可见,庐陵王刘义真并非泛泛之辈而是野心勃勃,早已"招兵买马"广纳贤士,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闻名的大诗人,在当时很有名气,虽然他是因为寄情山水被后人熟知,但刘宋时期的谢灵运十分有文人风骨与政治抱负,与醉心于文学的庐陵王一拍即合。颜延之与谢灵运并称"颜谢"自然也受到庐陵王刘义真的青睐。这三人便是刘宋初期组成士族集团的核心人物。

我们在文献记载中不难看出,庐陵王刘义真不但心系王位有着登上皇位的宏图大志,而且胜券在握,仿佛大局已定一般让其座下谋士身居要职,要谢灵运、颜延之出任宰相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可见士族集团胸有成竹,根本不将顾命大臣那群寒门子弟放在眼里,那么是什么粉碎了士族集团坐拥天下的美梦呢?

刘义真图像

刘义真之死

刘裕驾崩之后如白帝城托孤一般将少帝刘义符托付给四位顾命大臣。但因少帝不学无术,纵情声色犬马不堪国君大任,于是"羡之等将谋废立"。按照长幼尊卑这时应该立刘裕第二子刘义真为帝,但这时的刘义真在废帝之后不但没有危机意识还整日与高门贵族厮混还大放厥词"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让徐献之等人不得不"杀义真于新安"。


徐献之介绍图

这里所载所载文帝为庐陵王平反诏令,其中说到庐陵王遭人诬陷被毁清白,徐献之等人颠倒黑白罔主蒙上。徐献之等人是否伪造罪证诬陷庐陵王刘义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义真却是不得不死的,其一刘义真贵为亲王庐陵王手握重权,如有夺位谋逆之心那局势则会一发不可收拾,势必会天下大乱,刘宋王朝将处于危在旦夕的局面。

其二刘义真为皇族子弟与高门贵族私交甚笃,让本就寒门出身的顾命大臣心中不快。其三刘宋初期政治局势动荡,寒门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加深。让本就遭排挤的寒门集团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所以庐陵王刘义真必有一死,这一死打破了寒门与高门士族之间的僵局,使得士族几代积累下的优势付诸东流,彻底处于朝堂中的劣势一方,也使顾命大臣为首的寒门子弟地位升高。


大臣上谏图

顾命集团的寒门背景及其高门士族的矛盾

这个问题得从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说起,刘裕本身出身低微堪称是白手起家,在登基之后不但前朝余孽尚未根除,朝中大臣多是高门士族,也瞧他不起。得不到朝中支持也无法拉拢人心,士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荣发展已经是非常高贵的存在,在朝中十分有话语权。他们同仇敌忾"排除异己"对寒门子弟多有不屑。

既不能三下五除二的根除,形式危急徐徐图之也不太可行,好在刘裕手下多是能人异士,于是从寒门子弟中精挑细选任命顾命大臣,让他们身居要职,好与高门士族分庭抗礼,左右朝中士族一家独大的情形,这一举动引起了朝中高门士族的不满,在士族看来让寒门出身的人身处高位无异于折辱高门贵族。


南北朝时士族发展图

徐献之有宰相之才,虽然出身贫寒却有宏才大略,颇有理事之才干,刘裕称帝之后大赦天下,第一个封官加爵的就是徐羡之,足以看出他能力之强,与刘裕感情之深厚。虽然徐献之不是名门士族,但他和名门士族的地位一样,在朝堂上十分具有话语权,甚至因为与能力出色甚笃被委以托孤大任。

即便这样名门士族还是不将徐羡之放在眼里,认为他只是"中才寒士"没有真才实干不配与名门士族为伍,说到底高门士族并没有心悦诚服认刘裕为王,因为刘裕到底是个"寒门"不配登上皇位,至于俯首称臣只不过惧怕刘裕的铁血手段罢了。

当时除去名门士族之外的人们全都归入"次等士族"这些人的门第注定了他们该做到的位置,注定了在东晋高门士族垄断的朝政之下不会有一席之地,高门望族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成一脉,以清高脱俗,浮华享乐为主,让寒门子弟们难以大展拳脚进入朝政的核心圈中。


寒门子弟

士族名士集团对抗顾命集团的斗争结局

正如前文所说,名门士族与寒门的矛盾深不可解,在这种背景条件之下,斗争一触即发,名门士族认为顾命集团不堪大任,粗鲁失礼,心中多有不屑。以谢灵运为首的高门子弟不安于现状,伙同庐陵王刘义真谋权。

徐羡之等人在刘宋王朝即将颠覆的危机形式之下,废少帝,杀庐陵王刘义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到后来选新主,护皇朝的举动也十分明智,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太平盛世。新帝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元号"年嘉"开辟了为后人所称赞的"元嘉盛世"


宋书图

宋文帝登基之后,政治斗争失败的高门子弟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刘义真已死,士族集团分崩离析,颜延之也在朝中失去了话语权,谢灵运作为士族集团的核心人物在斗争失败之后寄情山水,不问朝政,成为留名青史的诗人。


永嘉山水图

评价

纵观刘宋初期之政局和晋宋之际士族与寒门的斗争,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封建思想带来思维上的局限性,诸如此类的政治斗争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政治斗争是残酷的,此消彼长你死我亡,显然在刘宋初期士族在这场斗争中彻底失败,从此寒门在政局之中占据主导权,而高门士族的时代渐渐隐没。这纵然是高门士族在政治斗争中落败的结果,也是时代的选择。

刘宋初期的政治局面可以概括成寒门子弟与高门贵族的矛盾,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礼法森严,阶级统治观念强烈,对门第士族尤其看中,作为高门士族自然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不但是家族世代积累的底气,更是士族独一无二的清高思想作祟。士族对寒门的敌视,寒门对士族的忌惮,从一开始导致了刘宋初期寒门与士族不可扭转的对立局面。

高门士族经历代代相传,拥有积累的财富和文化底蕴,在刘宋初期的朝堂局势上掌握着绝大部分话语权,而与生俱来的"高贵"和从小被灌输的观念让他们逐渐容不下身份低微的寒门掌握大权,自然会公然对抗,毕竟名门士族之流多是自命不凡之人,如果说高门士族是清流名士,那寒门在他们眼里就是污流之辈,不能登大雅之堂。

刘义真之死侧面反应了士族与寒门对抗的失败,可以说刘义真是寒门转向高门士族的牺牲品,其父刘裕出身微寒,不在高门士族的认可范围内,刘义真却成为高门士族争夺皇权地位的领头人,不能不让人感到讽刺。在发展的时代中,传统落后必定会遭遇失败,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与时俱进抛弃糟粕,才能走向富强。

参考文献:《宋书》、《健康实录》、《南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