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時間不等人,敵軍有備而來,宋軍臨時起意,這完全不能比較,再加上當時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直傳承的輕軍事重文學,導致後期的宋朝軍隊沒有可靠的人才,國君也不對此過多關注。後來文天祥雖然逃脫,但是他不知道元軍利用反間計讓宋軍以爲文天祥已經投誠。

文天祥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平民家庭,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書。據說他很小的時候在私塾看到歐陽修、蘇軾等人的畫像便說如果此生能像他們一樣該多好。然而他的志向沒有被辜負,他的命運卻訴說着生不逢時的悲哀。

文天祥少年時期在鄉校考試獲得第一名,然後通過努力學習被選中貢士。在殿試中,他對答如流,將滿腹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向執政者提出的改革方案深深吸引着宋理宗,後來皇帝親自認定他爲狀元。然而不幸的消息也悄然而至,父親病重已經不行了,於是剛剛高中的文天祥回家守孝三年。

一、仕途坎坷

蒙古軍隊攻打宋國,忽必烈帶領的蒙古人驍勇善戰,來勢洶洶。宋軍接連戰敗的消息不斷地送到京城,衆人人云亦云,人心惶惶。也就是在這個危急時刻,有大臣提出撤軍,用賠款的方式解決戰鬥。文天祥不同意,他覺得這樣一來反而增長他人志氣,讓忽必烈覺得宋軍軟弱可欺,更加肆無忌憚。

或許是天意弄人,忽必烈的蒙古國發生內亂,他必須儘快回國爭奪大汗之位。於是宋蒙的戰爭告一段落,宋軍丞相賈似道祕密稱臣納貢才讓蒙古軍撤退。

然而賈似道這個人陰險毒辣,小人之心,他欺上瞞下,對朝廷說是自己領兵如神,指導有方,一舉戰敗蒙古大軍,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成爲國公,大權在握,無人敢進言。後來度宗繼位,也是昏庸無道,不問國事。於是賈似道的權力更大了,他開始排擠異黨,驅逐忠良。

於是在此後的十多年裏,文天祥所擔任的職務都是微不足道,而又在偏遠的地區。

二、國破山河

忽必烈兄長病死,他便繼承皇位,改國號爲元。當時的南宋一片混亂,度宗駕崩,年幼恭帝即位,然而真正的大權掌握在謝太后手中。

此後的幾年裏,元軍大面積進攻,宋軍無法阻擋,文天祥散盡家財開始組織義軍進行反抗。義軍所到之處皆是百姓的希望,他們抵抗元軍進攻,他們支援潰敗的宋軍,然而雙方力量相差懸殊,所謂的寡不敵衆大概就是這樣。

在常州一帶,文天祥帶領的義軍奮勇殺敵,然而守城軍官卻隔岸觀火,沒有任何支援的舉動,然後臨陣退縮導致義軍死傷慘重。城池失守,百姓流離,義軍兄弟也所剩無幾。放眼望去,皆是淒涼,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哪一點還能看到當年繁榮景象!

謝太后見到此情此景,執意投誠,被任命談判的丞相懦弱無能,連夜逃走了,文天祥於是被任命爲右丞相出面談判。他或許剛毅的性格和滿身怒火徹底激怒了元軍,文天祥說自己會抗爭到底,於是被元軍扣留。後來文天祥雖然逃脫,但是他不知道元軍利用反間計讓宋軍以爲文天祥已經投誠。

於是文天祥雖然回到國家,卻一直被懷疑被防範。一直等到朝廷投降,端宗繼位,文天祥又被召集回京,開始籌備軍餉,招兵買馬,加緊訓練。然而時間不等人,敵軍有備而來,宋軍臨時起意,這完全不能比較,再加上當時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直傳承的輕軍事重文學,導致後期的宋朝軍隊沒有可靠的人才,國君也不對此過多關注。

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文天祥鼓舞士氣,與將士們同生共死,一同進退。短暫地緩解了元軍進攻的腳步,卻不能根除這些敵軍勢力。最終還是失敗了,文天祥的軍隊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元軍擄走。沉痛的打擊影響着文天祥,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他只剩下一個國家需要他守護。

三、壯志難酬

幾年以後,端宗病死,新的皇帝依然是一個小孩子,文天祥被加封爲信國公。收復失地的心情,重建山河的願望一直圍繞着文天祥。如今他已經到了壯年,不想再多等待。他率領軍隊駐紮屯糧招兵,等待時機。終於元軍進攻,文天祥滿心抱負的開始反抗。

卻不想,造化弄人,文天祥精心準備的軍隊被元軍突襲,文天祥軍隊兵敗五坡嶺。他自殺未果,然後被人救活。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絲毫不動心,一片丹心訴說衷腸,一身傲骨展現不屈。身世浮沉又如何,國破山河又怎樣,文天祥不屈服,不低頭。或許這是他唯一能做的,爲自己,也爲南宋。可殺不可辱,這纔是南宋人的骨氣,這纔是南宋子民的高傲品格。

和他一樣的忠臣,投海自盡,苟延殘喘的宋朝也不復存在。文天祥真的沒有家園了,沒有希望了。元軍開始不斷遊說於他,他都不爲所動。後來元軍對這樣的忠臣也很是愛惜,嚴刑拷打不能讓他屈服,就從精神上擊潰他。

他們讓已經投降的宋臣前來說服文天祥,卻沒想到文天祥不僅不爲所動反而破口大罵,滿腔怒火,奔湧而出。而後,元軍又找到了宋朝的小皇帝,國君被俘虜,那麼一個國家徹底完了。文天祥看見小皇帝滿腹委屈,一心的悲憤與無奈都化作眼淚。

國破山河,無依無靠,這或許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文天祥的愛國之心沒有改變,報國之心也不曾有所動搖。只是一切無力迴天,大局已定,無法改變。自己能做的只有不屈服,不求饒,生爲宋人,豈能輕易投靠敵軍。最後文天祥一直抵抗,最終被元軍被殺,客死異鄉。

四、小詩文有話說

文天祥是一位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貢獻給了國家,無愧於自己的內心,也無愧於世人的敬仰。後人對他的敬仰欽佩之情從始至終沒有改變,對他的惋惜愛護之情也是一樣。

如果歷史可以重新來過,真希望這樣的人才可以生在盛世,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拼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和百姓。或許在那樣的時代他的才華才能不被淹沒,他的本領才能更好地施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