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暴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使西蒙想要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摆脱欺凌。长时间遭受语言暴力如果无法解决,就会使一个人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失去自尊,变得自卑。

这些乡下孩子近乎猛兽一样残忍地伤害这个孩子,就好似同窝母鸡中,假如有哪只受了伤,别的鸡就会一哄而上,争着将其啄死一样。——莫泊桑《西蒙的爸爸》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项链》、《羊脂球》均是其经典代表作。而他的另一篇短篇《西蒙的爸爸》也同样是其小说中的精品。他十分擅长把生活中的小事用意义丰富的片段表现出来,以小见大地描摹出生活的真实

小说中的主人公西蒙,在入学时受到同龄人的排挤和嘲笑。没有爸爸的西蒙被看成一个违反天理的人,这使他备受欺凌。崩溃后的他想要投河自杀,脱离苦海,这时他遇到了工人菲利普,被安慰的西蒙希望他可以当自己的爸爸,这样他就能够摆脱嘲笑。刚好菲利普暗恋西蒙的妈妈,最后,菲利普成为了西蒙的爸爸,在学校里给他撑腰,使他摆脱了欺凌。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暴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使西蒙想要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摆脱欺凌。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语言暴力的情况也在屡屡发生。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谈一谈语言暴力这个话题。

简易版思维导图

01语言暴力——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或许在平时,大家会听过"语言暴力"这个词,但是相信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它。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抄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的语言暴力,就是袭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小说《西蒙的爸爸》中的西蒙,因为没有爸爸,和同龄人不同,而被其他同学欺凌嘲笑,最后差点跳河自杀,以结束生命来逃避现状。

郭敬明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中的主人公易瑶,也因为在学校受到谣言的伤害,遭受同校人的语言和行为霸凌,最后跳楼自杀。

日本动漫《声之形》中西宫硝子也因为听力障碍而饱受欺凌,好心帮助她的佐原也同样成为了同学们孤立的对象,最后承受不住,离开了课堂。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没办法再收回来的。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语言暴力,都是暴力,它对人们造成的身心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有些伤疤,会痛一辈子。所以,说话之前,请先三思。

02语言暴力的危害——两种极端人格的形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语言暴力真的会变成一把凶器。"

从2017年开始,"语言暴力"这个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当时"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度伤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知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 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青少年教育关爱援助热线发现,每逢期末或开学,总有不少孩子或家长打进电话,而 "语言暴力"就是他们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从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暴力会使受害者慢慢朝着两种极端人格发展:

①形成"退缩型人格"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写道:"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小说中的西蒙就是这样,他无法解决没有父亲这个问题,于是不断退缩,差点投河自杀,无可挽回。

现在网络发达,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更是层出不穷,许多人躲在幕后,随手打打字,就能让公众人物被口诛笔伐,饱受网络语言暴力的困扰。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2016年的时候,朋友喜欢的男星乔任梁,因为长期遭受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患上抑郁症,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哭了一个晚上,自此痛恨上了网络语言暴力。

长时间遭受语言暴力如果无法解决,就会使一个人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失去自尊,变得自卑。人们会变得胆小、一惊一乍,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会觉得自己活得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开始自暴自弃。

②形成"攻击型人格"

一些人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会变得极端,内心充满愤恨,觉得世界抛弃了自己,容易暴躁、愤怒。有时还会对他人和自己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对社会产生影响和危害。

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新闻,父亲在看到儿子沉迷游戏之后,拿出枪指着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可谁知儿子在这一瞬间扣动了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这个父亲没有气急败坏地说出那句话,而是好言相劝,现在儿子说不定已经改变习惯,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这个父亲的语言暴力,刺激了本就精神不稳定的儿子伤害自己,选择死亡。而一个家庭,也就此分崩离析。如果他没有选择伤害自己,而是伤害社会上的其他人,那又会破坏多少家庭呢?

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开之后,才知道后悔吗?

03从主、客观两方面看,我们该如何跳出“语言暴力”的情绪怪圈?

你是否在说话的时候被人强行打断?是否在做错一点小事之后被人否认"这个人不行",被骂"没出息、不上进"?是否经常听到"你总是这样……"、"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老是这样……?"等话语,这些语言都和《西蒙的爸爸》里被嘲笑的西蒙一样,属于语言暴力的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减轻它对我们的伤害呢?

  • 主观方面,改变自己

①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不要让自己的退缩和软弱,给别人欺负你的机会。

三毛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教养的人,在没有相同教养的社会里,反而得不到尊重。一个野蛮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这真是黑白颠倒的怪现象。"

小说中的西蒙刚开始被孩子们团结起来排挤,只会不住地辩解,他的良好教养,并不能帮他解决困局。即使冲上去扭打,满身挂彩之后仍然被戏弄嘲笑。而当他摆出凶狠的表情,拾起脚下的石子,狠命地向那些孩子扔过去,那些孩子都被吓得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这恰好印证了书里的话:"如遇到勇敢的人,他们只剩下各自逃命的份了。"

人遇到弱者只会心生鄙视,遇到强者才会心生敬仰,生不起反抗之心。所以,对待施暴者,我们要变成一个比强大的人。

②将心比心,友善待人

《圣经》中有一句话:不去论断人,你就不会被论断;不去定别人的罪,你就不会被定罪;选择宽恕,你才能获得别人的宽恕。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是,你将心比心地想一下,如果你经常嘴里"吐"刀子,把别人的心扎得千疮百孔,还会有人愿意靠近你吗?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如何对待你。所以,不管别人如何待自己,请你自己始终做到将心比心,友好待人。

  • 客观方面,改变别人

①用心体会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很多时候,别人的表达方式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呈现出来的会和他心里想表达的不太一样。《非暴力沟通》中建议我们不要被情绪左右,用心去感受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或者倾听他人的真实想法,判断自己是否准确领会到了他人的意思。

有一对夫妻,妻子在某天忘记买菜回家, 丈夫却说:"菜都能忘记买,晚上想一家子都吃白饭吗?"这句话妻子当时听起来就会觉得很刺耳,但是如果从丈夫的角度来看,他只是想说家里没有菜了,暗示她出去买。

所以,当遭受语言暴力时,先不要忙着愤怒或悲伤,你可以尝试一下用心体会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不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或许很多事情,就没必要上升到吵架甚至更严重的地步。

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直有主见的好榜样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不人云亦云。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当你看到某人有某种特征时,就看不到其他特征。

孩子们知道西蒙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心里都觉得可以随意地嘲笑他,这就属于晕轮效应。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主见,就不会轻易地受一个人的看法所影响。

而如果你是一个教育者或者家长,你可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小说中的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会嘲笑和欺凌别人的,他们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家长,对西蒙的母亲一直都抱有偏见,在孩子们面前讨论、贬低他,而孩子被这种观念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就对西蒙开始了语言施暴。

柳传志父亲对柳传志说的话:"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孩子们不会是一个天生的恶人,也不会是一个天生的好人,这取决于你如何言传身教。柳传志父亲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04最后的话:

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则患有社交障碍,重则会出现杀人和自杀行为。

我们虽然没办法帮他们走出阴影,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减少这类行为的出现。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变得强大,战胜挫折;将心比心,不随意论断别人;用心去体会说话的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自己,有主见,不人云亦云;对他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道:"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你经历的东西。"

你根本不知道他遭受过什么,为什么私自替他下定义呢? 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END-

感谢阅读。

作者:阿昼,一个在写作路上摸索的小白,爱读书,爱写作。期待您的点赞、评论与关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赏昼期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