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於使西蒙想要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擺脫欺凌。長時間遭受語言暴力如果無法解決,就會使一個人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失去自尊,變得自卑。

這些鄉下孩子近乎猛獸一樣殘忍地傷害這個孩子,就好似同窩母雞中,假如有哪隻受了傷,別的雞就會一哄而上,爭着將其啄死一樣。——莫泊桑《西蒙的爸爸》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爲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項鍊》、《羊脂球》均是其經典代表作。而他的另一篇短篇《西蒙的爸爸》也同樣是其小說中的精品。他十分擅長把生活中的小事用意義豐富的片段表現出來,以小見大地描摹出生活的真實

小說中的主人公西蒙,在入學時受到同齡人的排擠和嘲笑。沒有爸爸的西蒙被看成一個違反天理的人,這使他備受欺凌。崩潰後的他想要投河自殺,脫離苦海,這時他遇到了工人菲利普,被安慰的西蒙希望他可以當自己的爸爸,這樣他就能夠擺脫嘲笑。剛好菲利普暗戀西蒙的媽媽,最後,菲利普成爲了西蒙的爸爸,在學校裏給他撐腰,使他擺脫了欺凌。

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於使西蒙想要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擺脫欺凌。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語言暴力的情況也在屢屢發生。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一談語言暴力這個話題。

簡易版思維導圖

01語言暴力——殺人不見血的武器

或許在平時,大家會聽過"語言暴力"這個詞,但是相信很多人並不真正瞭解它。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抄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的語言暴力,就是襲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小說《西蒙的爸爸》中的西蒙,因爲沒有爸爸,和同齡人不同,而被其他同學欺凌嘲笑,最後差點跳河自殺,以結束生命來逃避現狀。

郭敬明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中的主人公易瑤,也因爲在學校受到謠言的傷害,遭受同校人的語言和行爲霸凌,最後跳樓自殺。

日本動漫《聲之形》中西宮硝子也因爲聽力障礙而飽受欺凌,好心幫助她的佐原也同樣成爲了同學們孤立的對象,最後承受不住,離開了課堂。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沒辦法再收回來的。不管哪一種形式的語言暴力,都是暴力,它對人們造成的身心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有些傷疤,會痛一輩子。所以,說話之前,請先三思。

02語言暴力的危害——兩種極端人格的形成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語言暴力真的會變成一把兇器。"

從2017年開始,"語言暴力"這個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當時"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組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語言傷害""同伴暴力""運動度傷害"是當前亟待解決知的三大校園傷害問題。其中, 81.45%的被訪小學生認爲,"語言傷害"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一些青少年教育關愛援助熱線發現,每逢期末或開學,總有不少孩子或家長打進電話,而 "語言暴力"就是他們反映的幾個主要問題之一。

從身邊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語言暴力會使受害者慢慢朝着兩種極端人格發展:

①形成"退縮型人格"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寫道:"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不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節。"

小說中的西蒙就是這樣,他無法解決沒有父親這個問題,於是不斷退縮,差點投河自殺,無可挽回。

現在網絡發達,網絡上的語言暴力更是層出不窮,許多人躲在幕後,隨手打打字,就能讓公衆人物被口誅筆伐,飽受網絡語言暴力的困擾。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2016年的時候,朋友喜歡的男星喬任梁,因爲長期遭受網絡上的語言暴力,患上抑鬱症,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哭了一個晚上,自此痛恨上了網絡語言暴力。

長時間遭受語言暴力如果無法解決,就會使一個人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失去自尊,變得自卑。人們會變得膽小、一驚一乍,迴避問題、迴避現實;會覺得自己活得毫無價值,不值得被愛,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開始自暴自棄。

②形成"攻擊型人格"

一些人在受到語言暴力之後,性格會變得極端,內心充滿憤恨,覺得世界拋棄了自己,容易暴躁、憤怒。有時還會對他人和自己採取一些過激的行爲,甚至對社會產生影響和危害。

之前看過一個國外的新聞,父親在看到兒子沉迷遊戲之後,拿出槍指着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可誰知兒子在這一瞬間扣動了扳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這個父親沒有氣急敗壞地說出那句話,而是好言相勸,現在兒子說不定已經改變習慣,一家人其樂融融。可是世界上沒有如果。

這個父親的語言暴力,刺激了本就精神不穩定的兒子傷害自己,選擇死亡。而一個家庭,也就此分崩離析。如果他沒有選擇傷害自己,而是傷害社會上的其他人,那又會破壞多少家庭呢?

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到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離開之後,才知道後悔嗎?

03從主、客觀兩方面看,我們該如何跳出“語言暴力”的情緒怪圈?

你是否在說話的時候被人強行打斷?是否在做錯一點小事之後被人否認"這個人不行",被罵"沒出息、不上進"?是否經常聽到"你總是這樣……"、"不是我說你,你怎麼老是這樣……?"等話語,這些語言都和《西蒙的爸爸》裏被嘲笑的西蒙一樣,屬於語言暴力的傷害。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輕它對我們的傷害呢?

  • 主觀方面,改變自己

①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強大

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不要讓自己的退縮和軟弱,給別人欺負你的機會。

三毛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教養的人,在沒有相同教養的社會里,反而得不到尊重。一個野蠻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這真是黑白顛倒的怪現象。"

小說中的西蒙剛開始被孩子們團結起來排擠,只會不住地辯解,他的良好教養,並不能幫他解決困局。即使衝上去扭打,滿身掛彩之後仍然被戲弄嘲笑。而當他擺出兇狠的表情,拾起腳下的石子,狠命地向那些孩子扔過去,那些孩子都被嚇得驚慌失措地逃跑了。

這恰好印證了書裏的話:"如遇到勇敢的人,他們只剩下各自逃命的份了。"

人遇到弱者只會心生鄙視,遇到強者纔會心生敬仰,生不起反抗之心。所以,對待施暴者,我們要變成一個比強大的人。

②將心比心,友善待人

《聖經》中有一句話:不去論斷人,你就不會被論斷;不去定別人的罪,你就不會被定罪;選擇寬恕,你才能獲得別人的寬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類人,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是,你將心比心地想一下,如果你經常嘴裏"吐"刀子,把別人的心扎得千瘡百孔,還會有人願意靠近你嗎?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纔會如何對待你。所以,不管別人如何待自己,請你自己始終做到將心比心,友好待人。

  • 客觀方面,改變別人

①用心體會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很多時候,別人的表達方式可能並沒有那麼完美,呈現出來的會和他心裏想表達的不太一樣。《非暴力溝通》中建議我們不要被情緒左右,用心去感受對方想表達的意思,或者傾聽他人的真實想法,判斷自己是否準確領會到了他人的意思。

有一對夫妻,妻子在某天忘記買菜回家, 丈夫卻說:"菜都能忘記買,晚上想一家子都喫白飯嗎?"這句話妻子當時聽起來就會覺得很刺耳,但是如果從丈夫的角度來看,他只是想說家裏沒有菜了,暗示她出去買。

所以,當遭受語言暴力時,先不要忙着憤怒或悲傷,你可以嘗試一下用心體會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不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或許很多事情,就沒必要上升到吵架甚至更嚴重的地步。

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爲孩子樹立正直有主見的好榜樣

身爲普通人的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爲一個有主見的人,不人云亦云。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當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當你看到某人有某種特徵時,就看不到其他特徵。

孩子們知道西蒙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心裏都覺得可以隨意地嘲笑他,這就屬於暈輪效應。如果我們有自己的主見,就不會輕易地受一個人的看法所影響。

而如果你是一個教育者或者家長,你可以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小說中的孩子並不是生下來就會嘲笑和欺凌別人的,他們都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孩子們的家長,對西蒙的母親一直都抱有偏見,在孩子們面前討論、貶低他,而孩子被這種觀念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就對西蒙開始了語言施暴。

柳傳志父親對柳傳志說的話:"只要你是個正直的孩子,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孩子們不會是一個天生的惡人,也不會是一個天生的好人,這取決於你如何言傳身教。柳傳志父親這樣的教育方法纔是我們應該提倡的。

04最後的話:

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平均每20個人就有1個人遭受過語言暴力,每50個人中就有1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則患有社交障礙,重則會出現殺人和自殺行爲。

我們雖然沒辦法幫他們走出陰影,但我們可以做好自己,減少這類行爲的出現。

我們可以鼓勵他們變得強大,戰勝挫折;將心比心,不隨意論斷別人;用心去體會說話的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對自己,有主見,不人云亦云;對他人,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寫道:"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請記住,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你經歷的東西。"

你根本不知道他遭受過什麼,爲什麼私自替他下定義呢? 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END-

感謝閱讀。

作者:阿晝,一個在寫作路上摸索的小白,愛讀書,愛寫作。期待您的點贊、評論與關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賞晝期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