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年5月,杨得志又率军连续赶往大渡河渡口,并积极作战。一开始,杨得志选了八名水性比较好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先行渡江,然而由于不甚,竹筏撞到礁石上,八名士兵不幸身亡。

大家好,我们的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杨得志,出生于1911年,湖南株洲人。他的革命生涯开始于1928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开始参加革命的他年仅17岁,可以说是还没枪杆子高,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参加过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等经典战役,连长征、抗美援朝这些战役都参加过。他整个革命生涯指挥了大大小小三千多场战役,可以说中国的每一次战斗,都有他的足迹,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得力将领。
在长征中,杨得志可以称得上“开路先锋”。1935年1月,杨得志率领部队连夜赶路,不知疲倦,赶到乌江渡口时国民党的军队还未到达。因为条件艰苦,只能用竹子做成竹筏渡江。一开始,杨得志选了八名水性比较好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先行渡江,然而由于不甚,竹筏撞到礁石上,八名士兵不幸身亡。随即杨得志召集了第二个敢死队,并在竹筏上造了一些扶手,使士兵们不容易掉落。他们选了一个水流较缓的地方进行渡河,面对着对面的枪林弹雨,他们丝毫不畏惧,强行突破,拼死到了对岸,为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开辟了道路。
同年5月,杨得志又率军连续赶往大渡河渡口,并积极作战。歼灭了国民党的两个连。等到了第二天清晨,杨得志组织了一支渡河的队伍,仅有17人。而他们唯一的渡河工具,只有一艘木船。大渡河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时不时还翻起一些水浪,面对着千难万险,面对着对岸的枪林弹雨,士兵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冲上了对岸。由此,杨得志又率军成功渡过大渡河,使中央红军又一次破除危难。
1979年,杨得志受命担任南疆自卫作战西线的总指挥。因为他之前两次去过越南考察军事情况,对越南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情况比较了解,是中央军委一次正确的决定。当杨得志上任后,他一边勘察地形,了解情况,一遍组织作战会议,一边制定作战方案。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他的准备工作就做了四十多天。战斗开始后,他又关注战情,很少休息。因为他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高负荷的工作加上高海拔,最后身心俱疲。2月26日,他因前一天不断腹泻吐血,导致失血过多,后来医生都已经给出了病危。于是中央军派了专机接他回北京接受治疗,最后这场战斗还是大获全胜的。
对于这次情况,杨得志总是开玩笑说:打了这么多次仗,最后关键时刻身体没坚持住,当了逃兵啊。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