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23日是2020年全民营养周。目前,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开学,但疫情尚未结束。人体必须拥有健全的免疫系统,才能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免疫力就是人类健康的“国防军”,免疫力弱,各种病毒就会入侵,各种疾病就会横行!所以,这段时间,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前者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功能;后者是人体出生之后,与病原体战斗过程中,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免疫防御功能。

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增强免疫力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通过调节饮食来增加免疫力。2020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就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摄取营养,增强免疫”,这是21世纪医学的新课题。“营养免疫学”让我们从药物的毒副作用中惊醒,让我们从21世纪医学高度来回馈古代的“食疗学”,从营养学的高度来调动、滋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防御疾病、预防病原体的侵袭。

之前,张文宏教授还专门和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若兰妈咪也曾发文分享了自己对张教授针对“饮食结构”提出的专业建议的理解和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张文宏建议孩子吃三明治是崇洋媚外?早餐要吃好,4种元素不可少)。

1、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

张教授建议家长给孩子的饮食中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各种免疫细胞的生成,快速的更替代谢,以及抗体、免疫球蛋白合成过程都需要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原料或参与其中。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增强与调节免疫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主要有4类:蛋类、奶类(含奶制品)、豆类(含豆制品)、肉类。其中,豆类及豆制品主要是提供植物性蛋白,而肉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

只是,一提到“肉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肉类食物脂肪含量太高”。其实,“脂肪”也是合理的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另外两个宏量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需要在饮食中“大量”被摄入的,绝对是不可以被“戒除”的。

2、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很多人对“脂肪酸”深恶痛绝,因为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是跟脂肪酸脱不了关系的。其实,脂肪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饱和脂肪酸,另一种是不饱和脂肪酸。对我们人体有害的是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但是,有些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如:n-6系列——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自身却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所以,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脂肪,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是必需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吃对”食物才行。那么,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其中,蔬菜(如:大蒜、洋葱、大葱、花菜、韭菜、姜、萝卜、西红柿、冬瓜、海带、紫菜、香菇、花菇等各种菌菇类)、豆类(如: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芸豆)、水果(如:苹果、山楂、橘子)、鱼类(如:甲鱼及各种海鱼)、坚果类(如:葵花子、芝麻、核桃)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丰富。

3、维生素与机体免疫系统关系十分密切。

由此可见,要补充足够的不饱和脂肪酸,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其实,这3类食物,不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它们也是维生素的最主要的来源。维生素与机体免疫系统关系十分密切。当补充维生素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抵御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在各种维生素中,与免疫功能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

其中,维生素A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国外12项研究表明:维生素A能预防儿童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例如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肝、心等内脏、胡箩卜、红心红薯、油菜等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比较丰富。

维生素E缺乏可使免疫功能受损。一项88位年龄超过65岁的志愿者双盲试验表明:补充维生素E能显著增强免疫反应。日常饮食中多食用豆类、蛋类、水产类食品,能够有效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B6缺乏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有专家报道,无维生素B6饮食21天的健康老年人,他们的免疫淋巴细胞数和免疫反应均明显下降,有人研究发现:老年人补充维生素B6,可以刺激免疫功能增强。补充维生素B6,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白色肉类(如鱼肉)、肝脏、豆类蛋黄、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维生素C对免疫器官生成淋巴细胞有显著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每日补充维生素C能显著减少感冒症状,缩短感冒病程,且对儿童的有效性大于成人。有两项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减少寒冷环境中的运动量人群的感冒次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平时不妨多吃点。

4、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免疫反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机体内的微量元素,大部分作为辅酶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直接参与免疫应答,在维持正常免疫反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铁可激活多种酶,参与机体的代谢。缺铁时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及整个免疫应荅过程受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能损害免疫功能,使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补充铁后,免疫功能会得到恢复。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血、肝、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瘦肉等。

锌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有人认为:锌还可以作为杀病毒剂。锌缺乏会引起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萎缩,降低免疫功能。印度的一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中,609名学龄前儿童补充锌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少45%。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等锌的含量比较丰富。

铜是体内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对细胞免疫、体液、抗感染及抗肿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铜缺乏影响网状内皮系统对感染的免疫应答,吞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减弱,机体对许多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强。富含铜的食物有牡蛎、贝类、坚果类、动物肝脏、豆类等。

硒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它能维持或提高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应答反应,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强了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动物内脏和海产品都属于富含硒的食物。

构建餐桌上的“七彩虹”,为孩子健康铸造“防护墙”

总之,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孩子如果偏食,就很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抵抗力下降。目前,人们已从原来的“有病被动治疗”,转变为“无病主动预防” 。“营养免疫学”强调的是通过改进膳食,尤其是增加“植物性食物”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需要。

在付诸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简单来说,就是除了“动物性食物”(通俗点讲,就是“肉类”)以外的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菌藻类)、水果、薯类、坚果等。

植物性食物除了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三大营养素外,大多数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靠植物性食物提供。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无肉不欢”的类型,对这些“非肉类”的食物,总是兴趣了了,怎么办呢?

小孩子大多都是“视觉动物”,色彩鲜艳、缤纷多彩的美食,当然更容易获得小朋友的格外青睐。美丽的色彩能带来美好的感官体验, 而五颜六色的食物则会勾起孩子的食欲,除了能为孩子的饮食增添一份色彩外,不同颜色的果蔬意味著不同的营养素,对人体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妈妈们不妨从食物的颜色上“做文章”,用颜色“挑逗”宝贝的味蕾,开启宝贝的美食之旅。通过构建餐桌上的“七彩虹”,为孩子健康铸造“防护墙”。

1、红色食物

红色食物富含番茄红素、胡萝卜素、铁和部分氨基酸,是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盐的重要来源。营养学家认为:红色蔬果最典型的优势在于它们都是富含天然铁质的食物,是贫血患者的天然良药。

经常食用红色食物,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主食中营养的利用率,被称为“红色生力军”。另外,红色食品中还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杀手”——巨噬细胞,可以有效地抵御感冒病毒等微生物,增强人体抵抗感冒的能力。

红色食品中的胡萝卜、红辣椒、番茄、红薯、红枣、红苋菜等,富含β-胡萝卜素,不但能清除人体氧自由基,而且参与合成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洋葱、山楂、苹果、草莓、老南瓜、红米等亦具此功。

多数红色水果都富含维生素C、钾、镁和膳食纤维。红枣、山楂、石榴等红色水果中富含钙和铁,多食可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哪怕长时间处于空调房或者寒冷的环境中也不容易感冒。

2、橙色食物

这一色系的果蔬既包括纤弱易损的杏,也包括强壮坚固的笋瓜,但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含有β胡萝卜素。在各种颜色食物中,橙色食物是含有胡萝卜素最高的食物。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补充维生素A的产品。它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肤粗糙的状况,有助于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β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对于保持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橙色食品有:南瓜、黄甜椒、红薯、笋瓜、芒果、橙子、杏、桃、香瓜和胡萝卜等。

3、黄色食物

黄色食物最接地气,它们大多富含维生素、矿元素等优质微量元素,特别是黄色蔬果,比如:胡萝卜、香蕉、南瓜、玉米、黄豆、橘、橙、柑、柚等黄色食品,其中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代谢,健脾、预防胃炎、防治夜盲症、护肝、使皮肤变得细嫩,并有中和致癌物质的作用。黄色也是刺激食欲的颜色,因为它常常与快乐联系在一起。

黄色食物富含钾元素,能辅助降压。黄色食物还含有蛋黄素。黄色食物中的蛋黄素具有促钾排钠、调节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含量、有效降低胆固醇、高血脂的功能,还可预防老年痴呆。

在各种黄色食物中,黄豆最富有钾元素和蛋黄素。在做黄豆类食品时,我们可先浸泡黄豆5-6小时,将泡软的黄豆用水焯熟即可,由于蛋黄素不耐高温,这样可以减少烹饪时间,充分保留对我们有益的蛋黄素。

4、绿色食物

水果和蔬菜的绿色来自叶绿素。绿色食物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铁、硒、钼等微量元素和大量纤维素,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使大便通畅,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繁殖,改善消化,还有预防紫外线伤害的作用。而叶黄素在绿色食品中也很常见,并被证明可以维护视网膜健康。

绿色蔬果的代表有青菜、西兰花、芦笋、韭菜、菠菜、小油菜、莴笋、花椰菜、菠菜、芹菜、青椒、猕猴桃、青苹果等。

5、蓝紫色食物

蓝色食品主要是指海藻类的海洋食品,海带、紫菜等。其中的螺旋藻含有18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及9种维生素,可以健身强体、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美容保健、抗辐射等,海藻多糖还有抗肿瘤、抗艾滋病功能。

紫色食物代表有:紫甘蓝、蓝莓、黑莓、茄子、葡萄等。这些食物含有独特的抗氧化剂花青素以及酚醛,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大多数的蓝色和紫色的蔬果含有许多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包括:叶酸、钾、维生素C、维生素A等,这些颜色的食品也有助于预防常见的视力问题,尿路感染和免疫问题。

6、白色食物

白色食品给人一种质洁、鲜嫩而爽口的感觉。常见的冬瓜、莲藕、白蘑菇、白芸豆、豆腐等豆制品、花菜、百合、茭白、白萝卜、竹笋、荔枝、白果、莲子、梨、杏仁、白芝麻 、白芍、山药和牛奶等都属于白色食物。

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及一些抗氧化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溃疡病、调节视觉和安定情绪的功效。白色食品含有大黄素和多酚,具有黄芩苷的抗氧化作用,这些特质与癌症和心脏病的机会减少有关,白色食物还包含:钾、C维生素、烟酸、叶酸、核黄素等物质,而且白色食物对人的食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减肥者大有帮助。

7、黑褐色食物

黑色食物主要是指因含有天然黑色素而呈现黑色、紫色或深褐色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黑色食物的保健功效与其所含的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关外,黑色素也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

黑芝麻、黑糯米、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等黑色食品,含有17种氨基酸及铁、锌、硒、钼等10余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亚油酸等营养素,有通便、益肺、提高免疫力和润泽肌肤等作用。

黑加仑子、桑椹、西梅、海藻、菌类、海带、紫菜等黑褐色食物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能降低人们患上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中医认为,黑属水,入肾。肾为先天之本,居五脏之首,产生物质之精髓,支配生长和发育,影响心、肝、脾、胃之功能。黑色食物中所含营养素比值均衡、结构合理,能够调养各种生理机能,实属天然多功能药食。

据美国的健康专家介绍,各种食物色彩的功效各有特点,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营养配比。全民营养周,妈妈们快来构建餐桌上的“七彩虹”,帮孩子吃出健康好身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