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父母可以建立威嚴的機會也有很多。我身邊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一個關係很近的姑姑家,奉行的就是“棍棒教育”,她家的孩子顯得格外的皮實,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淘氣”來形容這個孩子了,更準確地說是孩子已經明顯喜歡跟父母對着幹,好像在“招打”,就像這位姑姑所說,一天不打皮癢癢。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有人說,最簡單粗暴管用的方法就是打一頓。

可是,那些動不動就被父母簡單粗暴打一頓的孩子,最終變成什麼樣子,這纔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

暴打孩子一頓,孩子瞬間不反抗了,可是長久來看,這真的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嗎?

只要我們稍微留意身邊的案例,就知道這明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教育方法。

我身邊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一個關係很近的姑姑家,奉行的就是“棍棒教育”,她家的孩子顯得格外的皮實,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淘氣”來形容這個孩子了,更準確地說是孩子已經明顯喜歡跟父母對着幹,好像在“招打”,就像這位姑姑所說,一天不打皮癢癢。

孩子性格爲什麼這麼難以應付,天生的嗎?顯然不是,孩子性格的形成跟父母長期動不動就打一頓有直接關係。

小時候大家在一起玩,有一次問這個表弟:你爸媽打你你都不害怕嗎,服個軟就不用捱打了。

當時只有十歲左右的年齡,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反正打不死我,等我長大了,他們怎麼對我,我也怎麼對他們。

如今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且已經過了三十大關,姑姑對兒子的謾罵一點也沒有少,反而變本加厲,只是不敢當面罵了。

這個表弟成了姑姑和姑父口裏的“冤家”,冤家是怎麼養成的?是父母打出來的。

人的本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

心理學家說,人的行爲有一個重要原則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

人類行爲學家告訴我們:“逃避痛苦的驅動力是追求快樂的四倍。痛苦比快樂的影響要大三萬倍。

打一頓就好了,可是在暴打孩子的過程中,給孩子帶來的痛苦會給孩子帶來深遠影響。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皮實,打輕了都沒有反應。

孩子不是皮實,孩子是“心死”了,而每次被父母暴打一頓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就增加一分,這種感覺將深刻在孩子內心,總有一天會變本加厲還給父母。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傾注極大的耐心和精力這遠遠不是打一頓可以解決的事情呢

如何面對孩子的逆反行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性格出現逆反傾向,動不動就哭鬧,一定要讓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才肯罷休。

面對這樣的情況的時候,父母惱火氣憤,想抓過來暴打一頓,很正常,不過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這就是教育失敗的起點。

1、 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

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對孩子做充分的瞭解,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內心和想法,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向。

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不會真正的“無理取鬧”,孩子哭鬧一定有原因。

2、 養成和孩子溝通的習慣

經常和孩子進行溝通,其實瞭解孩子也是從溝通開始的。當我們經常和孩子溝通,會慢慢發現,孩子是有自己的一整套“思想體系”的,只要我們抓住這一點,教育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另外,經常和孩子溝通,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商,爲孩子的性格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用其他方法代替“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父母可以建立威嚴的機會也有很多。

我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威嚴,這樣孩子纔會怕我們。

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建立一套規則體系,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一旦觸犯規則,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懲罰的過程一定是認真,這個環節很重要,最有效的懲罰方法就是暫時沒收孩子最愛的玩具,或者是取消孩子嚮往的行程。

這些方法要比簡單粗暴地打一頓要有效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