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文学家发现已知最近的黑洞

在研究双星系统HR 6819时,天文学家发现了已知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还有两颗肉眼可见的恒星在绕它转动,位于南天的望远镜座,距离地球约1 000光年,该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4倍,直径仅12千米。

天文学家对HR 6819的观测显示,靠内的恒星运动得快,靠外的恒星运动得慢。这意味着它们并不相互绕转。在它们的中心附近还存在第三个不可见的天体,靠内的恒星每40天绕它转动一周,靠外的恒星则以慢得多的速度绕它们转动。

因为这个不可见天体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4倍,因此只能是一个黑洞。由于黑洞不会主动暴露自己,故而找到一个没有在进食周边物质的黑洞并不容易。即便黑洞本身不发光,但它对其他可见天体的引力效应却可以非常明显。在南半球一个漆黑而晴朗的夜晚,用肉眼看就能看到HR 6819中围绕黑洞转动的这两颗恒星。

大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坍缩成黑洞。虽然看上去很奇特,但在宇宙中这些恒星质量黑洞却非常普遍。据估计在银河系中就有数亿个,但迄今只发现了几十个。

此前发现恒星质量黑洞都得益于它们吸积物质时所发出的X射线。但这些极端的现象与在HR 6819中所见的截然不同。该系统中的黑洞并未进食任何的物质。它只是冰山一角,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随着有越来越多的隐藏黑洞被发现,其中就会不乏越来越靠近地球的。据估计,在距离地球几十光年内应该就存在有黑洞,比夜空中一些亮星的距离还要近。于是,HR 6819应该不会是真正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此前,距离最近黑洞的纪录保持者是麒麟V616,距离地球3 000光年。寻找这些黑洞不仅是为了增加已知黑洞的数量,更是为了检验恒星演化理论。

尽管天文学家已对恒星演化过程有了总体的了解,但具体细节仍没有定论,特别是那些最终形成黑洞的大质量恒星。

在有许多大质量恒星组成的系统中,目前还不清楚,恒星演化会受到什么影响。由于大质量恒星制造并播撒了宇宙中除氢和氦之外的其他所有元素,因此它们的演化过程非常重要,而几乎所有的大质量恒星都位于聚星系统中。

另一个未解之谜是超新星爆炸的机制。因为某些超新星可以产生黑洞,那么检验理论的一种方法就是将已知黑洞的数量和大小与各种超新星理论预言的结果进行比较。所以,已知的黑洞数量越多,这一检验的准确性就越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