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全部建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位于盱眙县明祖陵镇,距盱眙县城20公里左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明代属安徽凤阳府管辖)。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明祖陵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陵墓长方形,南北走向。有皇城两道,外面土城周长9里30步;里面砖城周长4里10步。城门四座各三间,正殿五间,具服殿六间,红门一座,燎炉一座,棂星门一座,神厨三间,东屋三间,西屋三间,直房十八间,斋房三间,库房三间,宰牲亭一所,水金桥一座。从陵西门进去,北到积水亭还有石桥三座。后有神厨、宰牲亭、享殿、配殿。明亭神道两旁,从南往北,并行相对排行着麒麟两对,狮子六对,华表两对,马倌两对,拉马侍者一对,马一对,文臣三对,武将两对,太监两对,一共有二十一对大型石刻。周围植树七万余株。

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朱元璋都要亲自带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祭祖。一条长达二十华里的下马道,道两旁明朝中叶以后,黄河再次夺淮,尽管朝廷几度筑堤卫陵,但明祖陵还是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没,沉入洪泽湖底。

从1997年以来,明祖陵几经修复,现周围已筑起2706米的防洪大 堤,其中600米危区段全部用块石护坡,四周栽上了松柏、水杉、梧桐等6万余株树木。还新建了文物资料陈列室、抽水机站等。尤其是21对高达丈余的大型石刻,已全部复位并修整一新,现整齐地屹立在神道两旁,恢复了当年的风姿。那气势,宛若君王临朝时,文武排班一样。为首的是两对低首侧的内侍臣,接着是两对手按宝剑、气宇轩昂的武将和三对手持牙笏的文臣,下面依次是马倌两对,石马一对,拉马侍从一对。只见那文官头戴乌纱,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脚登朝靴,胡须垂胸,相貌堂堂;武官穿甲戴盔,手按宝剑,双目圆瞪,威风凛凛。

走近细看,不仅狮子嘴上、马嘴上的细毛根根可数,而且连马镫上的一扣一环也都清清楚楚。这些精雕细镂的石刻,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据考古专家介绍,石刻规模之宏大,刻工之精细,造型之优美,线条之流畅,在国内少有。这些石刻群与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相互媲美,名殊其妙。目前,正筹备开挖地下陵墓。不久,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的全貌将展现人们眼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