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690年,武則天首創殿試,即禮部組織完考試之後,武則天還要組織複試,把成績排在第一的進士稱之爲狀元,自此開始到清朝的1300年中,共開科考試745次,有據可查的狀元爲653人,狀元是當之無愧的萬里挑一,甚至是百萬裏挑一,更多的是依靠學識淵博獲取狀元,也有通過走後門成爲狀元,但是在明朝時期卻有這樣一位本來可以考取狀元但是因爲名字不吉利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士子,他就是嘉靖時期的吳情。
狀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這個名字曾經風靡整個中國大地,千百萬士子都在追逐這頂桂冠,一旦獲得狀元就等於擁有了榮華富貴,在老百姓心中更是把狀元比喻成爲文曲星下凡。總之狀元成爲榮耀和顯赫的代名詞,“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吳情開始叫吳汝威,字以中,號澤峯,無錫人,經過埋頭苦讀於27歲考中舉人,但是此後的三次進士考試均沒有考中,心情鬱悶,感嘆上天不眷顧他,於是改名爲吳情,希望獲得上天的眷顧。
明嘉靖二十三(1544)年,改了名字之後的吳情似乎真的獲得上天的眷顧,第四次參加考試的吳情,竟然一路順風順水,殺進了殿試,在嘉靖帝組織的殿試中,獲得頭名,似乎是鐵板釘釘的狀元郎了。
然而在公佈中榜名單時,當嘉慶帝聽到吳情這個名字獲得狀元及第的時候,皺起了眉頭,說了一句“天下不應該有無情的狀元”。隨即把吳情降爲探花。
在明朝,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都可以獲得做官的資格,但是入朝爲官之後其品級也決然不同,一般情況,他們都會進入翰林院工作,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吳情也從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降至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然而,更爲搞笑的是,吳情因爲名字與“無情”諧音被剝奪了狀元之後,那麼誰來當狀元呢,可不是第二名補上去。嘉靖皇帝說他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他正在祈雨,就應該讓一個名字中帶“雷”的學子來做狀元,以表示風調雨順。終於在200名開外才找到一個叫秦雷鳴的考生,秦雷鳴就這樣白白撿了一個狀元。此詩一直在民間流傳,甚至還被變成打油詩“無情舉子無情帝,鳴雷恰巧揀便宜”。
1561年,嘉靖讓吳情爲胡杰爲主考,舉行南京鄉試,結果這一年吳情家鄉無錫籍中舉的考試有13名,結果引起廣大考生的不滿,認爲是吳情的包庇所致,民間開始流傳“胡杰本非傑,吳情卻有情”、“說道無情也有情,江南連中十三名”的說法,朝廷對此展開調查,還吳情清白,不久,吳情抱病回家鄉養病。
吳情回到家鄉之後,致力發展家鄉事業,再次更名爲靜端居士,教家鄉子弟讀書,還把自己的田地捐出來創辦吳氏義莊,推行義田法。把土地的收成補貼給農民和報考舉人的路費。萬曆十年(1582)78歲的吳情病逝,被葬在無錫閭江的雞籠山,後人爲了紀念他,還把雞籠山改爲探花山。
吳情雖然被皇帝因爲名字被取消了狀元身份,但是他卻沒有記恨於心,而是利用自己的學識爲國家作出貢獻,並非無情而是真有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