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子萱爱谈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公元23年,六月。
新莽军与更始军在昆阳经过一番大决战之后,新莽军主力被荡灭。
王莽的新朝也即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亡国。
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从来没有人能够真正避免被荼毒,尤其是处于高位阶层的这群人,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重重的杀机,还有后世对于他们的口诛笔伐。
这种口诛笔伐,其实一个人无论对错,都会存在。
毕竟,有些人曾经是那个时代的骄子。
王莽,作为一个旧时代最具前瞻性的改革者,也是如此。
因为,在他的身上,还背负着“篡汉自立”的罪名。
昆阳战役后,王莽火速下令做出新的部署:
洛阳战区:
王匡从青徐战场撤离,拱卫洛阳(与后文更始军王匡非同一人)
长安战区:
但是,更始军在取得大胜之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开始了内部的军事大调整。
以刘氏兄弟为核心的南阳豪族们在更始政权中威望大增,直接影响着绿林军所拥立的更始帝。
宛城是南阳重镇,在整个汉王朝时代也是绝佳的战略性重镇。而昆阳城虽然不足为提,但在这里刘秀以七千士兵,击溃了四十二万的新莽军,刘氏兄弟的双份不世之功迎来了巨大的祸端。
此时刘氏兄弟仍旧以刘演为核心,刘秀次之。
更始帝先是以抗命斩杀刘演身边悍将刘稷,刘演对此十分不满,想要阻止更始帝。不料,更始帝下令一起斩杀二人,两人同时被杀。
更始帝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权力重组之后,终于发兵长安、洛阳,对王莽政权进行最后的一击。
或有依附更始政权者,或有独自称帝者,各地形成一股起义高潮。
隗嚣起兵天水,公孙述起兵成都,响应更始政权,而汉朝宗室刘望则在汝南自立为帝。
隗嚣起兵之后,其势力发展迅猛,部队高达十万之众。安定、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响应被攻占,河西走廊尽为其所有。
更始军疯狂的朝着王莽最后的两个据点扑杀过去:
在洛阳战场战场上出现了颇为惊人的巧合,新莽军的太师王匡对战更始军的定国上公王匡。
历史是如此的巧合,可结局却是异常的残酷。
洛阳城的进攻较为顺利,守城将士王匡、哀章等人被斩杀,洛阳城被更始军攻占,更始帝也从宛城迁至洛阳。
更始帝开始试图稳定天下局势,攻灭在汝南自立为帝的刘望,以利招降在青徐两地的赤眉军,派遣刘秀进入河北地区稳定战局。
只是,这次对于赤眉军的招降并能不顺利,更始帝对赤眉军仅仅是名号上的嘉奖,并没有实质性的封地奖赏,赤眉军没过多久便再度引兵叛乱,而刘秀也在河北地区引发新的战火。
对于赤眉军而言,他们长期在青徐地区叛乱,新莽军始终无可奈何,早已有坐地称王的能力,一个名号能算的了什么?
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貌似正统王朝对于其封地任何,这个才至关重要。
更始帝此举,也让赤眉军在以后成为他最大的劲敌。
申屠建、李松进抵武关附近,与邓晔、于匡合兵,重新调整进攻部署:
此次分兵行军,更始军进攻异常顺利,武关守将朱萌投降、宋纲被杀,湖县守军被破,退守长安外围的京师仓。
李松、邓晔无法顺利攻克京师仓,商议之后直接绕过京师仓,准备围攻长安。
王宪的军队渡过渭水之后,顺利进抵频阳,关中地方大族皆率众响应。绿林军起义在刚刚爆发之时,关中地区已经多次大灾,百姓生活异常艰难,就连当地的地方大族们也对王莽政权怨声载道。
这也是为什么更始军进入长安之后,几乎兵不血刃,未有大规模交战便顺利占据长安城的真正原因。
一个人心皆失的王朝,谁有能真正的拥护它?
战乱直接的权力,又有多少的价值可言?
韩臣所统领的另一支军队,则在新丰击败新莽军,奔袭至长门宫。
与此同时,隗嚣统领天水兵也顺利进抵长安。
至此,长安城陷入重重围困,王莽自知形势危急,马上下令放出牢狱中的罪犯,组成一支军队。
不过,让王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罪犯很快便相继逃遁,在关中附近趁乱劫掠,未能有效抵抗更始军的进攻。
此时我们能够想到,昆阳那场交战,已经将王莽的主力彻底击垮,长安、洛阳两据点遭受攻击时,王莽甚至已经无法组织一股军队真正的抗衡。
更多的时候,他所组织的军队是流民、罪犯,这些临时组织的军队几乎毫无战斗力可言。更为可怕的是,王莽在即将亡国之际,仍旧视财如命,不愿将钱财大肆奖励给那些冲战在前线的将士们,大家对此几乎毫无斗志可言,交战即退。
王宪引兵攻破宣平门,守将张邯战死,随后未央宫也被攻破,宫室被焚。逃入渐台的王莽也最终被杀,抢夺尸体者几十余人。
公元24年,二月。
更始帝从洛阳迁往长安,大封诸王。
可是,这并不代表战乱结束,反而是新战端的开启。
更是政权内部的矛盾,地方上所盘踞的割据势力,都尚未平定。乱世之际的新兴政权需要太多的时间,去完成真正的统一大业。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