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很多家庭中,很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碰,不给别人看,独占有欲特别强,别人的东西想据为己有,自己的东西却不愿意与人分享。

许多父母习惯于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却是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他们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这样的孩子是值得父母焦虑的。教孩子学会分享,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活得快乐。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没有分享,他哦人生就是一种惩罚。

如果父母只是的给予孩子爱,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把爱心献一点给别人的”。这是一位教育专家的经验之谈。所以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与别人分享的好习惯呢?

1.让孩子分享带来的乐趣。

一般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自私、自立,只看自己,不看别人的孩子会不会有进步可言;二是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出傲慢的个性特征,但缺乏自信,但就本质而言。它总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其负面影响的第一个因素是自私,这直接导致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与外界交流时遭到排斥。他们总是拒绝分享,忽视理性权力,逃避责任,对他人吝啬。很难与他人合作,缺乏公共利益,为他人集体着想,所以这就需要家长们运用一些巧妙的技巧创造机会。让孩子分享智慧,家长可以从家庭活动开始,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参与,一起分享,让孩子尝到分享的乐趣。

2.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当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要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让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都会让他们从中品尝到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3.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在这里,所说的分享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父母学会分享——而这一点却往往会被父母们所忽视。

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把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全都放在孩子的面前。虽然他们在思想上也会担心孩子会成为一个不知道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在一个家庭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一幕,一个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儿吃东西,父母是坚决推迟说:“你吃,妈妈不吃”,或者“爸爸不喜欢吃油炸的东西,也不喜欢吃甜的东西”。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给扼杀了。慢慢孩子也就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那些将要与人分享的习惯,也让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4.用交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许多孩子在公共场合里玩耍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独自占有所有的东西。事实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好的。但是,如果父母地批评孩子,则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交换自己的一些玩具或者是图书。让孩子学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再向别人借东西,通过交换东西而逐渐让孩子学会和人分享。

5.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宝贝,孩子也一样,有些东西可能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也可能是孩子认为某些重要的人送给他的礼物,这些对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总之,父母在提倡孩子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不和人分享的宝贝,而且要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宝贝。当其他的孩子来家里玩的时候,父母可以允许孩子把他认为重要的宝贝“藏”起来,不让其他人分享。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东西,父母应该要求孩子与人分享。

只有孩子藏好了自己的宝贝,他才会大方地把其他东西借给别人,才会更好地和别人分享。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与人分享,这不但不合理,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出相反的行为。

教会孩子学会分享,可以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增强社会适应性;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懂得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学会分享,可以让孩子重获脚踏实地的自信、勇于自主的独立性。所以,让你的孩子从自私的堡垒中冲出来吧,分享的天空下,可以让他们自由的飞翔。

爸爸妈妈们,你家的孩子是独占欲强的孩子吗,在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分享时,你还有什么好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