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潛規則”,很多人都紛紛“側目”,彷彿這三個字是某種侵犯神靈的“惡毒詛咒”。誠然,在很多時候,因爲潛規則,導致了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現象。但正因爲它是“看不見的、沒有明文規定的”,所以很難禁止。

很多潛規則隨着時間的流逝,成爲了 約定俗稱 的,得到廣泛認同的規則。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在高考錄取上也有很多“潛規則”,如果不瞭解這些“潛規則”,就有可能喫虧。

那麼,高考錄取中究竟有哪些“潛規則”呢?

01-高校不會因爲“調檔比例”超額而退檔

調檔比例:是指一個院校調閱考生電子檔案數與計劃招生數的比例。實際上就是解決投檔多少合適的問題。它以招生院校爲單位,是同一批次、同一計劃性質、同一科類的招生計劃數與投放考生檔案數量之間的比例。

現象:每所高校在實際錄取時,一方面,由於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檔比例一般不得超過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爲了既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同時又保證招生質量,故調檔比例都會超過100%,一般是在102%—110%之間。

本質:高校調了檔後,只要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或者其它要求都滿足的前提下,高校原則上不會退檔。

怪圈:這一重要條款,絕大多數高校卻沒有在招生章程中體現。 

02-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不報不錄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爲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而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就是兩者合辦的專業。

現象:不報此類專業,哪怕在進行專業調劑時,高校也不會把考生錄取到中外辦學相關專業。

本質:由於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費用較貴,所以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調配時,會考慮到這一點。

提示:部分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專門提及本條款,但大多數高校沒有在招生章程中說明。個別高校在調劑到此專業前還要給考生打電話詢問是否願意被錄取到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03-專業調配時,高分有可能排在低分之後錄取

專業調配:是指是否願意在院校招生專業(定向除外)間進行調配。每個院校志願共設6個專業志願,當考生所填院校的專業志願不能滿足要求時,如願意調配到未填報的該院校其他非定向專業就讀,則可在“專業調配”處打“√”。

現象:在進行專業調配的時候,高校不是立即就進行專業調配,而是會把其它所有相對低分考生的專業志願滿足之後再進行專業調劑。所以,被專業調配的考生相當於進檔考生中的最低分。

建議:哪怕是高分考生,哪怕是報考專業錄取實行分數優先的院校,在進行專業選擇時也要“冷熱搭配”,至少要選擇一個相對冷門專業。

04-單科成績、體檢未達要求,可能被退檔

現象:一些院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確要求考生的單科成績,比如英語專業,考生不但要達到學校的投檔線,單科英語成績也要符合要求才行。

注意: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如:體檢不合格、體檢專業受限、色盲、色弱、視力不合格、嗅覺不合格、身高受限等。

提示: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把握,不是很會填報,周圍沒有專人指導的話,建議是專業志願要服從調劑(你完全可以選擇一些院校所招收的專業都是你能夠接受的);二是專業報考條件一定要看清;三是儘量填報承諾進檔並服從調劑就不退檔的大學。

05-進校想轉專業,沒那麼容易

轉專業:在大一下學期升大二前,各高校一般都有一次公開轉專業的機會,當然,對學習成績有一定要求,每個學校可能有差異。所以想轉專業的同學大一就要拼命學習,抓住這次機會。

現象:建議大家要仔細思考自己是否有轉專業的必要。由於剛上大學,對自己的專業並不是很瞭解,對理想中的專業也並沒有切身的感受。而轉專業只有一次機會,所以務必要蒐集好信息,考慮清楚再決定。

以下以江蘇省內幾所高校的“轉專業規定”爲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小曲想說每個高校的轉專業規定都是不一樣的,想要具體瞭解詳情一定要去各高校官網或招生簡章仔細查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