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長子出征中窩闊臺繼承成吉思汗的位置後發生的歷史過程,下面我將和大家好好講講。
1229年,窩闊臺在漠北即位,繼前年死去的成吉思汗稱大汗。他需要靠建立戰功來樹立新汗的個人威望。所以他對察合臺表示:‘’汗父的見成大位子我坐。有甚技能?今有金國未平,我欲自去徵他,以爲如何?”察合臺深爲贊同,提議窩闊臺“老營內委副下好人着”,然後出兵。次年大汗就率軍“南伐”。從發動大規模征服的次第來看,中原漢地在蒙古貴族心目中的地位,似乎從一開始就要比西域更重要一些。
1234年夏天,窩闊臺在滅金之後,召集諸王大會,決定再次西征。《蒙古祕史》這樣記述窩闊臺與諸王商議西征事宜時發表的訓諭:“再有康裏、乞卜察(即欽察)等11種城池百姓,曾 命速別額臺(即速不臺應進去了。爲那裏城池難攻拔的上頭,如今再命各王長子巴禿(即拔都)、不裏(察合臺孫)、古餘克(即窩闊臺長子貴由)、蒙格(即拖雷長子蒙哥)等,做後援徵去。其諸王內教巴禿爲長,在內(指中央兀魯思)出去的叫古餘克爲長。凡徵進的諸王、驗馬、萬、千、百戶,也都教長子出征。這都教長子出征的緣故,因兄察阿歹〔即察合臺)說將來,長子出征呵,則人馬衆多。威勢盛大。聞說那敵人好剛硬。我兄察阿歹謹慎的上頭,所以教長子出征。其緣故是這般。”
會議之後,拔都回到也兒的石河西自己的營地,可能於翌年即1235年即先行西進,漠北諸王的軍隊則還要在晚一年即1236年的春季才整軍出發。拔都雖然是朮赤次子,卻是朮赤兀魯思后王,即王位繼承人,乃以長支宗王的地位據有統率全軍的名義,以前鋒身份實際指揮作戰的主要將領,則是上一次統領偏師深人南俄、馳騁整個內陸亞洲的速不臺(這時候哲別已死)。蒙古第二次西征所投人的人力。總數大約有巧萬。1236年秋天,拔都與從中央兀魯思出發的諸王軍隊在亦的勒河(今伏爾加河)中游的不裏阿爾境外會合。
不裏阿爾部落的核心成分,大概是西遷匈奴陣西方稱爲“匈人”的餘部。5世紀末,當我們最早聽說這個部落的名稱時,他們活動在今裏海以北的草原上。7世紀時,一個信奉基督教的不裏阿爾王建立了由七部構成的穩固的部落集團。這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部衆講突厥語,但其中可能也包括講芬一烏戈爾語的匈牙利人的祖先。7世紀末.這個部落集團中的一支向西遷徙,佔據了今天的保加利亞(保加利亞西文作Bulgaria,意即“不裏阿爾人的地方“)。這支不裏阿爾人在新居地逐漸喪失自己的語言,改操斯拉夫語。差不多應當與此同時,別支不裏阿爾向北遷徙,進人今伏爾加河流域的山林、草原地區居住。他們的統治中心在伏爾加、卡瑪兩河交匯點。依靠漁獵,也依靠溝通北部林木中人和不裏阿爾南鄰的中介貿易活動,定居的不裏阿爾人在這裏創造了相當繁榮的經濟。
蒙古大軍會齊後,以速不臺爲先鋒,協同進攻不裏阿爾,破其都城不裏阿爾城。不裏阿爾人先降,又起而反抗。於是蒙佔軍再度興兵征討。不裏阿爾城從此變成一片廢墟,遺址存留至今。
1236年冬,蒙古從不裏阿爾移師亦的勒水下游的欽察諸部。欽察人中一部分迎降,一部分西遷,以八赤蠻爲首領的一支則遁人附近密林中,以不時偷襲的作戰方式阻遏蒙古人的軍事行動。1237年春,蒙哥率部包圍森林,進剿八赤蠻。八赤蠻逃至亦的勒河匯注寬田吉思海處的一個島嶼上。蒙古軍繼踵而至,見海灘水淺,乃涉淺灘追到島上。八赤蠻被擒。蒙哥命他下跪。他回答:“我身爲一國之主,怎能苟且求生?況且人不像駱駝,爲什麼要向人拜跪?”他還勸蒙哥說:“今水回期且至,軍宜早還。”蒙哥即腰斬八赤蠻。從島上退回。灘水回升,走在後面的部隊終以“漂渡”方得登陸。
蒙古遠征軍用1237年春季所剩不多的時日,分兵討略分佈於太和嶺(今高加索山)以北的欽察旁近諸部,駐夏休整。至秋,他們召開出徵軍隊中各支宗王的大會.決定繼續向西北挺進,侵入斡羅思諸公國領地。
征服斡羅思的軍事行動,是大體上分兩個階段實施的。1237年冬,蒙古軍由欽察部境域向北進人弗拉基米爾大公國,主力進圍也烈贊(今譯梁贊)城,令其獻納城內居民財產的1110。也烈贊人守城拒降。蒙古軍攻城凡五日,城破,盡屠城中軍民,焚掠其地。1238年2月,至公國首府弗拉基米爾城。攻城數日後克之。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二子死於衛城之戰,大公家眷、城中顯貴及主教人等避匿於教堂樂室,都被大火燒死。蒙古軍從這裏分兵四出,一個月內連下10多城。3月。往攻移兵在外等待援軍的大公軍營。大公戰死,士卒多被殲滅。蒙古軍乘勝北進,人諾夫哥羅德公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窩闊臺即位後,帶領蒙古遠征軍討伐其他地區的事件,故事講到這裏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