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王莽篡漢稱帝,建立新朝。王莽篡漢後開始改革,他的改革不但沒有扭轉衰敗的局面,反而雪上加霜,致使新朝的內政、外交走向困境,王莽也落得民心、臣心盡失的下場。

在王莽的統治下,老百姓生活艱難,出現了人相食的悲慘局面,到了新朝晚期,農民起義軍遍佈全國,天下大亂,人人高呼復興漢室江山,誅殺王莽。

面對國仇家恨,劉秀兄弟也趁機加入到反莽的隊伍之中,與綠林軍聯手打着“反莽復漢”的旗號對抗王莽政權。

王莽調集全國軍力約42萬攻打漢軍,而漢軍不足2萬,那麼劉秀是如何以弱勝強,擊退莽軍主力,扭轉莽強漢弱的局面呢?

王莽大軍來襲

公元22年,劉秀與大哥劉縯召集宗室子弟在南陽舂陵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起兵造反,並與農民起義中勢力強大的綠林軍聯手對付王莽軍,聲勢浩大,王莽先後幾次派兵鎮壓漢軍,都以失敗而告終,漢軍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隊伍壯大至十幾萬。

此時漢軍開始琢磨,我們不是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討伐王莽嗎,當務之急要從劉氏宗親中選舉一位合適的人當皇帝。

在這之前劉秀的大哥劉縯表現最出色,而且有首舉義旗之功,爲此王莽還懸賞十萬斤金捉拿劉縯。

此時劉姓宗室和綠林軍分支下江軍均提議擁立功績顯著的劉縯爲帝,而綠林軍其他兩支分支新市軍、平林軍卻堅持擁立劉玄,因爲他們覺得劉玄便於控制而劉縯太強勢。

劉姓宗室的實力畢竟不如綠林軍,他們也只能妥協,同意擁立劉玄。

公元23年,劉玄在起義軍的擁護下登基稱帝,史稱更史皇帝,劉秀被封爲太常偏將軍,而劉縯被封爲大司徒。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王莽聽聞有人稱帝怒不可解,他忍無可忍。

同年四月,王莽放下手頭工作,連北方的赤眉軍也不管了,先把稱帝的劉玄解決了再說,於是王莽集全國之力討伐漢軍,昆陽之戰爆發。

劉秀的對策

劉玄登基後派出兩路軍隊,一路負責進攻南陽首府宛城,另外一路負責進攻昆陽、郾縣等地,漢軍連克昆陽、郾縣、定陵,卻遲遲拿不下宛城。

王莽聽聞漢軍主力在攻打宛城,於是調回鎮守洛陽,準備用來攻打赤眉軍的十萬大軍,加上其他部隊約42萬人,號稱百萬,由王邑、王尋率領向南陽郡進發。

這一次王莽幾乎動用了全國的精銳部隊,企圖一舉殲滅漢軍。

漢軍聽後惶恐不安,王莽軍來勢洶洶,如果他們與宛城裏應外合夾擊漢軍,那麼漢軍危矣,他們在一起商量,只有讓駐守昆陽的漢軍牽制住王莽主力軍,漢軍主力才能空出手來打宛城。

只要拿下宛城,就可以控制南陽郡,南陽郡可是劉姓宗室子弟起兵之地,這樣一來才能真正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

然而此時劉秀駐守的昆陽,漢軍不過九千人,與王莽的42萬大軍相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

王莽軍聲勢浩大把駐守昆陽的將士們嚇得發抖,他們都不敢與王莽軍交戰,反而在一起商量散夥之事,然而劉秀卻是個例外。

劉秀說,現在我們的兵力這麼少,王莽軍實力強大,如果不能齊心協力守住昆陽,那麼在宛城的主力軍隊勢必陷入危急,只有我們牽制住莽軍,漢軍纔有一線生機。只要我們一散夥,一天之內,漢軍勢必全軍覆沒。

但是此時昆陽漢軍的主帥是王鳳,而偏將軍劉秀只是一位級別比較低的軍官,劉秀的提議一經提出便遭到諸將的呵斥,他們皆認爲劉秀沒有資格討論謀略,劉秀也只能默默離開。

劉秀一戰成名

就在漢軍商量散夥之事時,前方突然來報王莽軍已經行至昆陽,此時就算漢軍想逃也是無路可走,他們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找來劉秀商量對策。

雖然此時王莽的十萬大軍已經兵臨昆陽城下,但是劉秀勇敢不畏生死,他連夜帶着十三名騎兵突圍往東狂奔至定陵、郾城,尋求援兵。

當時一些鎮守定陵、郾城的將領注重眼前利益,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盤,不想支援昆陽,劉秀卻對他們說,大敵當前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麼財富,打敗王莽軍,榮華富貴大家享不盡,這筆買賣你們算過嗎?

大夥兒想了想,劉秀的話似乎有些道理,便願意支援昆陽。

就在漢軍局勢好轉之時,莽軍內部也出現了分歧。

有人向莽軍主帥王邑提議繞道至宛城直接攻打漢軍主力,王邑卻不同意,他認爲莽軍一共四十二萬之衆,漢軍不足以爲患,莽軍可以橫掃昆陽後再戰漢軍主力。

於是莽軍對昆陽發動攻擊,箭如雨下,守將王鳳無力抵抗,便向王邑祈求投降,卻遭到拒絕。

漢軍投降不成,爲了活命只能與莽軍決一死戰,在關鍵時刻,劉秀的援軍到了。

雖然劉秀帶來的援軍不足萬人。但是爲了激勵漢軍的士氣,劉秀獨自率領一千餘騎兵打前鋒,李軼則率主力跟隨其後。

王邑輕敵只帶幾千人迎戰,劉秀率軍殺入敵陣,斬殺數十名莽軍,漢軍不由讚歎劉秀的勇敢,於是他們也衝入敵陣,斬殺莽軍上千人,大敗王邑,漢軍瞬間士氣大振。

爲了徹底瓦解莽軍的士氣,鼓舞漢軍的鬥志,劉秀派人四處散佈謠言,說漢軍已經將宛城拿下,而且正往昆陽趕來。

緊接着,劉秀又率領三千名敢死隊,從昆陽西邊渡昆水直奔莽軍大本營。

而莽軍主帥王邑、王尋向來輕敵,不把劉秀放眼裏,他只派了一萬多人巡視各營,而且王邑爲了防止各營陷入混亂,下令沒有他的指令不能輕舉妄動,當漢軍殺入莽軍大本營時,王邑、王尋根本無法抵抗,其他莽軍又不敢違反王邑的軍令,只能眼睜睜看着莽軍戰敗,王尋死於亂軍之中。

王尋死後,莽軍羣龍無首,瞬間軍心渙散,此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發現莽軍也沒有那麼厲害,也是可以打敗的,於是打開城門,喊殺聲整天動地,與援軍內外夾擊莽軍,四十二萬莽軍瞬間土崩瓦解,加上又遇上了狂風暴雨,莽軍嚇得瑟瑟發抖。

莽軍大多是王莽徵調來的貧苦百姓,他們對王莽恨之入骨,迫於無奈參軍,他們見莽軍大勢已去,於是一鬨而散,紛紛逃亡,互相踐踏致死者遍佈一百多里,跳水逃亡淹死者多達一萬多人,河水爲之不流,王邑率少數殘部踩着屍體逃往洛陽。

漢軍大獲全勝,劉秀繳獲的物資多得堆積如山,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搬完。

王莽得知莽軍慘敗的消息後,爲之震驚,朝野上下爲之驚恐。全國各地豪強聞訊後,紛紛起兵自稱將軍,改用漢代的年號,準備歸降更史皇帝,不到一個月時間,全國各地都高呼復興漢室。

劉秀用他的英勇,果敢感染了士氣低落的漢軍,給了漢軍取勝莽軍的信心。《孫子兵法》中談到,士氣可以左右一場戰爭的勝負,士氣先耗盡的一方,也會先潰敗,這也是劉秀能夠取勝的關鍵所在。

昆陽之戰後,新莽政權的主力軍全部殲滅殆盡,其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可以說昆陽之戰扭轉了莽強漢弱的局勢,劉秀也因此戰一戰成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