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了4月我國汽車產銷數據。數據顯示,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繼續好轉,國家、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4月我國車市回暖跡象明顯,生產銷售情況好於此前中汽協的預測。乘用車銷量雖顯著高於上月,但其增幅不及商用車。乘用車市能否回到正常狀態,還取決於宏觀經濟、居民消費的恢復情況。

■淡季回暖V型反彈?

數據顯示,4月,我國乘用車銷量達到153.6萬輛,環比增長45.6%,同比下降2.6%,降幅比3月縮小45.8個百分點。1~4月,乘用車銷售443.3萬輛,同比下降35.3%,降幅比前3個月收窄超過10個百分點。在乘用車主要品類中,1~4月四大類乘用車品種銷量降幅也比前3個月呈不同程度收窄。

“4月產銷數據的表現要好於此前我們的預期。”中汽協副祕書長陳士華認爲,“4月車市好於預期,一方面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另一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壓抑的汽車消費需求得到釋放。”

衆所周知,4月是中國車市的傳統淡季,而去年受部分地區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影響,去年4、5月乘用車市面臨着較大的下行壓力,市場正常發展的狀態被打亂,因此,去年同期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並不好。同時,當前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不錯的進展,大部分製造業企業都已經復工,大部分經銷商也已經開門營業。自3月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各種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乘用車市場的復甦。尤其是企業層面的促銷活動在4月達到高潮,推出各種優惠措施刺激消費。一部分在2、3月受疫情影響的汽車消費在4月釋放,助力市場回暖。

“4月的乘用車銷量有一部分是來自2、3月疫情期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但我們現在還無法判斷增長態勢能否持續到整個二季度。”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而乘用車市場的復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宏觀經濟的恢復,尤其是居民消費的狀態。疫情對餐飲、娛樂等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大部分中小企業停工停產、甚至破產倒閉,這些企業從業者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消費能力。”陳士華也認爲,目前,嚴重依賴居民消費推動的乘用車市場恢復情況並不理想。在陳士華看來,判斷市場回暖要看市場能否實現連續三個月的持續增長,因此目前說市場出現V型反彈還爲時過早。

“當前僅靠車企促銷、經銷商努力和壓抑消費需求的釋放很難推動我國乘用車市持續向上。目前出臺的各種救市措施都比較柔和,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如果類似限購城市解限這種強有力的刺激政策能出臺,或有望提振乘用車銷量。”中汽協副祕書長師建華稱,“沒有什麼報復性消費,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恢復關鍵看宏觀經濟的走勢、政策的支持和國際疫情的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中汽協公佈的銷量數據是汽車生產企業批發給經銷商的數據,並非真正的上牌數據,也就是並非終端銷量。而4月大部分車企都已經復工復產,爲了彌補2、3月停工停產的損失,企業開始加快生產進度,也因此造成了4月乘用車批發量的上升。與此同時,4月乘用車企業的庫存水平也有所上升。中汽協統計的乘用車生產企業4月庫存情況顯示,4月初企業庫存爲62.8萬輛,而月末爲67.1萬輛,增長了6.8%。

■SUV市場實現正增長

“SUV的確是當前乘用車市場恢復最快的細分市場。”許海東表示。數據顯示,4月,SUV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1%和7.3%;轎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5.6%和6.2%;MPV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39.6%和36%;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2.8%和11.5%。SUV產銷增速已實現由負轉正,其他三類車型產銷降幅大幅收窄。

4月,1.6升及以下小排量SUV是SUV市場主力,共計生產42.38萬輛,環比增長40.8%,同比增長12.13%;共計銷售41.63萬輛,環比增長44.04%,同比增長21.47%。1.6升到2.0升排量的SUV共計生產26.46萬輛,環比增長57.42%,同比增長0.79%;共計銷售24.8萬輛,環比增長47.18%,同比下降0.74%。大排量SUV市場表現不盡如意,這與目前居民消費水平下降有很大關係。

1~4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產企業共銷售123.7萬輛,佔SUV銷售總量的59.7%。在銷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產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一汽-大衆銷量快速增長,實現16.3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3.6%;長安汽車的銷量爲18.6萬輛,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他大部分企業仍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均比1~3月有一定收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保持了較快增長的SUV,這一次率先復甦,成爲乘用車市場惟一的增量市場。從4月SUV車型銷量前十榜單看,大部分車型都實現了增長。其中,長安CS75銷售20083輛,同比增長168.2%;比亞迪宋銷售15967輛,同比增長715.5%,成爲增長最快的兩款車型。

■自主承壓ABB堅挺

數據顯示,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環比呈較快增長,但同比有所下降,共銷售53.2萬輛,環比增長22.6%,同比下降9.4%,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4.6%,爲2014年7月以來月度新低,佔有率比上月下降6.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2.6個百分點。

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68.9萬輛,同比下降39.3%,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1%,佔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4月,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7.2%、46.1%和76.4%,比上月繼續下降。1~4月,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8.9%、52%和70%,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下降。

儘管陳士華強調,一個月的產銷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乘用車市場總體仍下降趨勢的市場中,馬太效應凸顯,在品牌競爭力上明顯較弱的自主品牌必然將承受更大的衝擊。

其他系別方面,與上月相比,韓系銷量明顯下降,其他外國品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日系和法系品牌增速更爲顯著;與上年同期相比,日系銷量呈較快增長,德系略增,美系小幅下降,韓系和法系下降較爲明顯。

與自主品牌銷量的持續下降不同,豪華車市場在4月仍呈現出不錯的增長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疫情之下,雖然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受阻,但總體而言,汽車消費升級的趨勢仍在繼續,而豪華車市場將是受經濟下滑影響最小的細分市場。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的4月豪華車銷量前三榜單中,有兩款車型都呈現增長的態勢。排名第一的奧迪A6銷量達到13881輛,同比增長127.5%;排名第三的寶馬5系,銷量爲12970輛,增長28.4%。排名第二的奔馳只下降了2.2%,銷量爲12235輛,基本與去年持平。

再看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凱迪拉克終端零售達16273輛,同比增長29.5%,環比大增48%。1~4月,銷售43007輛。沃爾沃4月銷售1.47萬輛,同比增長21%;雷克薩斯爲2.32萬輛,同比增長6%。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顯示,4月豪華品牌的庫存指數爲48.9%。這一方面與海外疫情影響部分零部件的生產供應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豪華車品牌消費端需求提升較快。中汽協的數據還顯示,4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16%。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競爭激烈

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爲7.1萬輛,同比降低25.9%;1~4月生產18.5萬輛,同比下降46.4%。銷量方面,4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6.3萬輛,同比下降30.4%,1~4月銷售18.4萬輛,同比下降44.7%。當前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處於嚴重的下行壓力中。

儘管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出臺,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但事實上,補貼政策從出臺到落地尚需一段時日,儘管此輪補貼不涉及地方補貼,減少企業申請補貼的流程。但不容忽視的是,4月的新能源汽車並未受到補貼政策的提振作用,尤其是在終端銷售上,新能源汽車仍面臨很大的壓力。而當前,中國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正面臨空前激烈的競爭,無論是中高端車型還是中低端領域,車型都在不斷增多,且覆蓋進口車、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等各類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隨着補貼因素減弱,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入手較早的一些主流汽車品牌當前面臨空前的壓力。雖然它們佈局較早,在該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面對來自合資品牌強有力的衝擊,它們的市場將被快速侵佔。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4月售出新車586輛,同比下降88.3%;4月產量432輛,同比下降25.26%;比亞迪4月純電車型銷售9966輛,混動車型銷售2296輛,環比增長72.6%,但同比降幅依舊很大。讓人欣喜的是,廣汽新能源4月的銷量達到了4006輛,同比大增125%。儘管這一增速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但在當前低迷的乘用車市場中,月銷4000多輛仍堪稱一個亮眼的成績。

造車新勢力在4月也迎來銷量的復甦。蔚來4月交付3155輛,理想交付2600輛,威馬銷售1388輛。與蔚來敲定來自合肥的70億元投資不同,理想汽車的首次自燃事故成爲更引人關注的焦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造車新勢力在呈現出一定競爭力的同時,也面臨車輛大規模交付後售後服務的考驗。

“當前,新能源汽車尚不具備與傳統燃油車同等的競爭力。”許海東強調,當補貼退坡、對市場的影響力減弱之後,新能源汽車能持續降低成本,達到與傳統燃油車相當的性價比。在成本、市場運營上接近燃油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新能源車企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高端車型、中低端車型上都有所斬獲,不再是僅靠一兩款車型“打天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新能源車企產品開發能力有所增強、企業戰略得到不斷完善,新能源車企的綜合競爭力在提升。許海東還強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私人消費,而不是運營。企業能否成功打開私人消費市場或將成爲今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

■海外疫情影響乘用車進出口

海外市場是當前中國車企重點關注的領域,受海外疫情持續擴散的影響,4月我國汽車出口受到影響,乘用車出口5.5萬輛,環比下降19.9%,同比下降4.5%。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汽車出口市場或將在未來幾個月面臨更大的壓力,關鍵因素就是疫情的擴散。“如果疫情擴散到更多第三世界國家,我國出口市場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許海東判斷,今年我國汽車出口或將出現20萬輛的下降。

來自國機汽車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據庫的數據顯示,1~3月,我國累計進口汽車20萬輛,同比下降15.5%,3月,全球疫情加劇,進口汽車僅爲6萬輛,同比降低23.5%。國際疫情的持續擴散,不僅影響中國汽車出口,也將對中國進口車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同時,在汽車產業鏈全球化發展趨勢影響下,海外疫情的持續擴散不僅對消費端造成影響,或還將影響生產端。“我國汽車生產領域,有一些原材料、零部件嚴重依賴於進口。”許海東介紹,儘管大部分企業的庫存都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目前的生產進度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如果歐美相關工廠遲遲不能順利復工復產,將影響未來中國相關車型的生產,尤其是對一部分豪華車品牌影響較大。

編輯:黃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