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畢竟,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對方,爲彼此保守祕密,這樣的感情才能走得更長遠。所以,真正的聰明人不僅懂得知而不言,更懂得守口如瓶,這是才人際交往間的最高修養。

原標題:聰明人,懂得守口如瓶

《增廣賢文》裏曾寫:“守口如瓶,防意如誠,寧可負我,切莫負人。”

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樣嚴密,不要多言。

如果說,明知不問是人格魅力,那麼,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頂級修養。

或許,我們做不到防意如城,卻應該警醒,有一種聰明,叫守口如瓶。

曾經很火的電視劇《歡樂頌2》裏面有這麼一個劇情:

樊勝美在走道撞見晚歸的安迪,見安迪心情不好,便上去主動開導。

卻忍不住說出了自己和王柏川的感情,遭到了王柏川母親破壞,這本是樊勝美的小祕密。

安迪對此很驚訝,可樊勝美卻很釋然。

樊勝美覺得自己壓在心裏多日的鬱悶,總算找到了出口,內心有了片刻輕鬆。

其實,生活裏,有太多像樊勝美這樣的人,每次遭遇各種煩惱,積壓到一定的情緒想說出來時,又怕自己說完就後悔。

因爲對方未必是安迪,能有保守祕密的涵養。

大多數傾聽者,都是外向粗糙的小蚯蚓或八卦主觀的樊勝美,

她們的共性是:都有一張大嘴巴,還沒弄清狀況,話就溜了出去。

可就是因爲這樣,常常會將自已和對方陷入窘境,弄得彼此都不得安生。

他們這類人,並不在乎當事人正在經歷什麼,只會把這當成談資與傳播。

實際上,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善於探究別人的隱私。

畢竟,在這個說話太容易的時代,我們或許都忘了,守口如瓶,是品質,是修行,也是尊重。

我見過身邊很多的好朋友因爲第三者傳話而互撕;也見過同事們互扯而三堂對質;更見過因爲不小心泄密而引發血戰。

無論哪一種的方式,結果都是朋友變仇人,變路人。

正所謂:他人是非,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知而不行,不如不言。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不僅懂得知而不言,更懂得守口如瓶,這是才人際交往間的最高修養。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他去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企業應聘,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面試後,終於進入了最後的環節。

但他卻被這最後一個問題難住了。

當時,面試官拿出一張紙,要求他寫下之前公司的一些祕密,越多越好。

一邊是自己心儀的崗位,一邊是違背自己良心的事,讓他實在難以抉擇。

在他思慮了好一會兒後,他還是決定對面試官說:“對不起,這道題我無法作答,即使是我的前公司,我也有義務保守祕密。”

面試官聽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他心灰意冷的走了出去,覺得自己這個面試徹底沒戲了。

可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便收到了這家公司的錄用通知書,

上面還附有一行格外顯目的字:“懂得保守祕密的人,是值得信賴的,也正是我們需要的。”

事實證明,在這個輿論迅速發酵的時代,懂得知而不言,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當你能尊重別人的隱私,守得住口,不透露別人的祕密,也便守住了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那些深諳守口如瓶之道的人,總是讓人心安。

畢竟,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對方,爲彼此保守祕密,這樣的感情才能走得更長遠。

《莊子·列禦寇》中說:“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人與人相處不容易,守信自己的嘴,並不容易做到,因此這也成爲了人品的試金石。

因爲語言是軟刀子,殺人於無形。

智者先思後言,愚者先言後思;想要守腦如玉,首先守口如瓶。

所以,我們要懂得守口如瓶,這不僅是尊重別人的隱私,更是聰明人的好人品體現。

總而言之,千般過往,萬般不是,做人做事守口如瓶,是善待自己,亦是善待別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