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橋樑、井蓋、共享單車……在我們的城市中,有多少設施需要監管維護?根據2019年新修訂的數字城管監管標準,部件分爲5大類、106小類、31細類,含路燈、電力設施等公用設施,過街天橋、地鐵出入口等交通設施,公共廁所、垃圾箱等市容環境設施,公共綠化、雕塑等園林綠化設施,以及河堤護欄等其他部件;事件分爲6大類、76小類、40細類,含建築外立面等市容環境,霓虹燈缺筆少劃等宣傳廣告,施工佔道等施工管理,機動車亂停放等街面秩序,道路積水等突發事件和其他事件。

面對龐大而精細的城市管理,如何做到簡潔高效又面面俱到?5月20日,成都市城管委組織的“數字城管市民開放日”活動,20名市民代表走進成都市數字監管中心和成華區數字城管平臺。

5月20日下午16時,在二環路東一段輔路一駕校門面旁發現一處牛皮癬,數字城管員魏小梅立即使用智能軟件拍照,並上傳至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操作員看到信息人工審覈後,立即派遣至對應管理部門派人前往處理。短短几分鐘,一處生成管理中的“小漏洞”被順利修復。這是這樣細微而高效的管理,讓城市安全有序。

在成華區,基於分析研判、智能預警、決策支持、指揮調度、多級聯動等系統的成華區智慧城市管理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讓城管工作人員有了“千里眼”“順風耳”。利用GIS地理信息技術全面呈現各個事件點的實時狀況,指揮中心與上下級及處置人員進行語音、視頻聯動,同時爲成華區城市管理各個管理部門研判決策提供支撐,及時有效的防範和控制突發事件發生。

截至目前,成都數字城管已覆蓋全部城區建成區及部分鄉鎮場鎮,面1187.9平方公里,共劃分爲45810個萬米單元網格,介入協同單位2450個,共享公安“天網”視頻監控系統,形成了“一級智慧、二級監督、二級協同、三級處置、多級參與、部門聯動”的監管體系。自2007年以來,累計發現並促進解決了2000餘萬件城市管理問題,結案率達95%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