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不想重複他人,我只想變得獨一無二,成爲唯一。

——坂本龍一

對於日本的配樂大師,如果只知道久石讓,那你將會失掉百分之五十的色彩。

坂本龍一,就像一個不會被時間帶走的人,用時光的歷練一次又一次證明着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1983 年上映的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坂本龍一飾演了一位在印尼戰俘營的日軍營長,同時參演的還有大衛·鮑伊和北野武,但坂本當時覺得自己演技很丟臉,曾與北野武商量把膠片偷出來銷燬。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坂本爲電影進行了配樂,並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

當他安靜的音樂廳裏彈起《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時,只剩呼吸、心跳與音樂爲伴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在戛納電影節參展時,坂本遇到了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這就爲之後的電影《末代皇帝》埋下了伏筆。

1987 年,35 歲的坂本龍一爲《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所作的音樂橫掃奧斯卡獎、格萊美獎及金球獎。這部講述溥儀一生的電影顯然需要中國式的配樂,但事實上,在《末代皇帝》之前坂本基本沒聽過中國音樂。他用一週時間幾乎不間斷的補習中國古典樂器及音樂,最後寫出了經典的溥儀登基樂。

如果這兩個經典曲目還沒讓你想起他,那接下來小李子主演的電影《荒野獵人》也許會讓你記住坂本龍一。三年前,他因爲被檢查出咽喉癌暫停了自己的所有工作,剛從病中恢復回到樂壇,他就接到了爲《荒野獵人》配樂的請求。這部影片在坂本龍一的眼中並不普通,片中呈現的是自然的強大與人類的渺小的強烈對比, “我平日嘴上經常掛着保護自然、環境之類的話,其實腦子裏根本也沒把它當一回事,人是很弱小的,總是不知深淺,科學技術都是人類傲慢的表現。”

如今,65 歲的坂本龍一將於 4 月 28 日發行全新專輯《 async 》(異步),這是他八年來的首張單獨錄音室專輯,也是他從 2015 年罹患癌症後的首張錄音室專輯,我們一起期待一下。

小學時的坂本龍一參加樂團

有些人感嘆坂本龍一有天賦,其實我們很難確定坂本是否真的是天賦異稟,畢竟我們誰也無法穿越回 50 年代去幫他做樂商測試,我們只能說所有的一切經歷造就了耀眼的坂本。

坂本龍一在 50 年代日本尚蕭條時,上的是極先鋒的幼兒園,老師教鋼琴、鼓勵孩子創作。升上小學後,坂本開始跟着專業老師學習鋼琴,但那時不管是坂本自己,還是母親,對於這件事都不是很積極,只是心想同學都去學了,所以坂本也就抱着姑且一試的態度去了。

跟着老師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坂本徹底迷上了巴赫的音樂,這是一個決定性的相遇,正如後來的坂本所說:“我雖然也聽流行歌曲、歌謠,也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但真正喜歡的還是巴赫的音樂。”

接觸德彪西的音樂,是在坂本初中二年級的時候。他第一次是從一位舅舅的唱片收藏中找到的,德彪西的音樂也帶給年輕的坂本相當大的衝擊,“有段時間,我甚至真的有點相信自己是德彪西轉世再生。我甚至心想:自己爲什麼會住在這種地方?又爲何是說着日文?我還會模仿德彪西的筆跡,在筆記本上練習他的簽名,總共寫了好幾頁之多。”

坂本在高中校舍前發表激情演說 1969 年

坂本龍一有着可以稱爲“激盪”的高中生活。在高一那年,有一位學姐曾向坂本告白。她大他一屆,個性有些奇特。由於坂本一直無法將她當成戀愛對象,結果她自殺了。這件事對年輕的坂本造成的衝擊很大,至今他偶爾還是會想起她突然自殺的事。

到了高三時,坂本不常去上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學校附近的音樂咖啡館“維也納”。早上和家人道別出門後,就直接去“維也納”。“維也納”是學運分子的聚集場所,相隔一個店面,則是另一家知名的音樂咖啡館“風月堂”,那裏聚集了許多前衛的左翼詩人與畫家,但是店裏的氣氛並不好,所以與坂本一起的學運分子只會去比較粗獷的“維也納”。

那時,如果要搭訕女孩,通常都是聊政治。“越南現在發生的事,你的看法如何?”一問之下,對方就會回答:“我覺得戰爭是不對的事。”然後坂本會約對方一起去示威遊行:“我贊成你的看法,我們明天一起去遊行吧!”遊行時,坂本則體貼地保護女孩子,讓她儘量站在隊伍中間,不要被警方的機動隊打到。

更激進的是,高中的有些課程是坂本與一些學運分子一手“包辦”的,他們主張當下發生的事情正是世界史,所以會在在課堂上討論起越南或巴黎發生的事件,或是讀胡塞爾的著作,還粗略地學起了“現象學還原”。

在大學裏,坂本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子音樂。1978 年,他和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兩人組成了樂隊YMO,一年間,他們就成了當時爆紅的音樂組合之一。但坂本龍一早就認定:西洋音樂已經走到盡頭了,未來屬於民族音樂和電子音樂的。內省總是伴隨着坂本龍一的音樂創作。粉絲們親切的稱他爲“教授”,不僅僅是因爲他在東京藝術大學研究生的高學歷,更在於他對古典音樂有着高度的素養和認識。

年輕時的坂本龍一

在 80 年代初,坂本就明白了碎片化是現代社會很重要的一個特徵,他說各種大師級的古典音樂家和路上的男男女女一樣都是可以啓蒙他的人。

他被人們概括爲一個野路子的國際化日本音樂家、一個社會運動分子、一個抗議者、一個混合因素的產物充滿無目的的創造力。他怒氣衝衝發表着偏激言論,在學生時代就是反體制的的積極參與者。後來他舉辦反對核電開發的音樂節,參與反對安倍三政府的遊行集會,對各種敏感的議題發出不平之鳴。

在坂本龍一的作品裏體現着“永不向規則屈服”,沒有刻意修飾的痕跡,沒有循規蹈矩,他一直探索着自己創作的極限,涉獵在各種風格之間,結構精巧、內在統一、張弛有度且舉重若輕,有着強大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依然帥氣的坂本龍一

他專注於對音樂變化形式的思考,探索音樂對人際情感的影響,既有形而上,又有緊貼時代感的創新理念。遊走於古典和現代,實驗與流行。透過音樂看這個世界,再通過音樂得到來自世界的回饋。

你無法將他歸於任何一個流派,他如此豐富又如此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