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並不算很長,1232公里,卻也流經了六個國家。

萊茵河發源於中歐內陸國家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以北,夾在格拉魯斯山與勒蓬廷山之間,從西南向東北流去。萊茵河出了瑞士之後,流經的第二個國家,是舉世聞名的袖珍小國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有多小呢?160平方公里。怎麼比呢?以大閘蟹出名的陽澄湖117平方公里,列支敦士登只比陽澄湖大一些。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夾在瑞士與奧地利之間的列支敦士登,怎麼說也是一個國家,而且地形有高山,有平原,東高西低,最高峯前格勞峯,海拔2599米。萊茵河是列支敦士登與瑞士的界河,列支敦士登與瑞士之間沒有土地接壤,隔河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過,由於列支敦士登與瑞士在歷史上的關係特殊,列支敦士登的對外事務,一般都是由瑞士代理的。列支敦士登使用的貨幣,也是瑞士法郎。

萊茵河出了小國列支敦士登,接下來就成了瑞士與奧地利的界河。與列支敦士登的情況差不多,瑞士與奧地利的邊界,也基本上以萊茵河劃界,東屬奧地利,西屬瑞士,極少有土地接壤。

此時的萊茵河由南向北流,已不再是瑞、奧兩國的界河,而是單獨在奧地利境內穿行。沒走多遠,萊茵河就一頭扎進了巨大的康斯坦茨湖。536平方公里的康斯坦茨湖,在歐洲已經不算小了,這還是瑞士、奧地利、德國的界湖。萊茵河的旅程並沒有結束,在康斯坦茨湖裏快樂的遊玩後,萊茵河從西北方向出了康斯坦茨湖,進入德國境內。

沒多久,萊茵河又成了德國與瑞士的界河,分分合合,讓人眼花繚亂。萊茵河由西向東穿行於繁華的德語區,然後來到了瑞士的巴塞爾。巴塞爾是個“雞鳴三國”的城市,北郊是德國,西郊是法國。巴塞爾的球隊與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有很深的淵源,巴薩的紅藍隊服就源於巴塞爾。

萊茵河出了巴塞爾,接下來就成了德國與法國的界河。此後,德國與法國就基本以萊茵河爲界,東屬德國,西屬法國,極少有陸地上的接壤。在萊茵河西岸有一座著名的城市——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因歐洲議會駐在這裏,被稱爲歐洲之都。

萊茵河繼續由南向北流,但已出了法國,又單獨進入德國。而德國的這一段萊茵河,卻成就一段歷史上的傳奇。這一段萊茵河的德國城市都有哪些呢?即使你不看德甲,也應該非常熟悉。有:卡爾斯魯厄、曼海姆、美因茨、威斯巴登、科布倫茨、前西德首都波恩、科隆、勒沃庫森、杜塞爾多夫、杜伊斯堡。附近還一座著名的城市——多特蒙德。

咱們都知道德國是歐洲工業的發動機,德國工業又主要集中在魯爾工業區。而萊茵河,正好由南向北穿過魯爾工業區,爲這一地區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如果說魯爾工業區是德國的“工業之母”,那麼萊茵河就可稱爲魯爾工業區的“母親河”。魯爾工業區不止一條萊茵河,但萊茵河無疑是魯爾工業區最大的河流,它有兩條支流魯爾河、利珀河。這些的大小河道都被德國人修建運河並連接起來。魯爾工業區的城市並不沿海,但通過萊茵河,7000噸的輪船可以由此進入北海,節省了大量運輸成本。

萊茵河在爲德國的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後,進入了最後一站——荷蘭。在荷蘭,萊茵河似乎沒有了德國的那種喧鬧,在世界級的大港鹿特丹以東匯入茫茫北海。

有意思的是,萊茵河既不發源於德國,也不在德國入海,但萊茵河卻經常被貼上“德國”的標籤,畢竟萊茵河與德國的關係實在是太特殊了。也正因爲如此,德國曾經有一段時間使用萊茵河過度,造成了萊茵河的巨大污染。在上世紀三十四年代,萊茵河成了遠聞聞名的臭河,被諷刺爲歐洲敞開的下水道,或是歐洲最浪漫的臭水溝。

萊茵河是條國際河流,流經各國都非常關心萊茵河。荷蘭是萊茵河的下游國,萊茵河中游污染,最倒黴的自然就是荷蘭。在荷蘭的牽頭下,1950年7月,各國組成了一個“保護萊茵河防治污染論壇”,大家聚在一起,商議如何保持萊茵河。到了1976年,歐盟的前身歐共體也參加了這個論壇,使得萊茵河的治理有了更廣泛的地域概念。

各國的努力沒有白費。從八十年代後期,萊茵河甩掉了“東方版龍鬚溝”的帽子,把這頂帽子扔到了馬裏亞納海溝。又經過很多年的努力,2003年,萊茵河的水質已經基本恢復曾經最美好時代的模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有研究者在萊茵河的支流發現了大馬哈魚,正在河裏快樂地生小魚。這條消息傳出來後,萊茵河兩岸的人們都非常激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