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財經訊,近日,東嶽硅材發佈公告稱,公司已於近日在建設銀行桓臺支行開立了理財產品專用結算賬戶,並使用人民幣80,000萬元的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了理財產品。在接連爆出大股東股份遭凍結、業績大幅下滑之後,東嶽硅材卻花8億“瘋狂”理財,背後原因值得細思。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上市不滿月,大股東10億元股份遭凍結

4月11日,東嶽硅材發佈《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所持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持股5%以上股東長石投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已經被司法凍結。按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此次被凍結股份市值高達10億元。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東嶽硅材3月12日上市,上市不足滿月即遭此厄運,與其實際控制人傅軍所面臨的資金危局有很大關係。長石投資即爲新華聯控股傅軍所控制企業。除東嶽硅材外,新華聯參股的多家公司股權已經被司法凍結甚至是輪候凍結。

深交所4月13日給東嶽硅材下發關注函,接連發問:你公司是否存在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提供債務擔保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規佔用資金等情形,並請說明你公司擬採取的應對措施並充分提示相關風險?請你公司說明本次股份凍結事項是否存在披露不及時情形?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東嶽硅材4月16日回覆稱,因公司剛剛上市,相關業務處在熟悉階段,在今後的工作中,公司將加強對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時、準確、完整披露相關信息,盡最大努力服務好廣大投資者。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由預增7.36%變下降34.24%

東嶽硅材4月27日最新公佈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其營業收入5.82億元,同比下降15.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12萬元,同比下降34.24%。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東嶽硅材上市不滿仨月業績大幅下滑 卻花8億“瘋狂”理財 “錢景”不樂觀

而就在上市前10日,即2020年3月2日,東嶽硅材在招股說明書披露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情況,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爲68961.19萬元至73226.83萬元,同比增幅爲0.15%至6.34%;淨利潤約爲8999.69萬元至9556.38萬元,同比增幅爲7.36%至14.00%;扣非後淨利潤約爲8999.69萬元至9556.38萬元,同比增幅爲0.45%至6.66%。

此後,東嶽硅材在3月12日登陸A股創業板上市,未曾想到的是,上市不滿一月,公司業績便發生了變臉。

除了今年一季報業績大幅下滑以外,東嶽硅材2019年年報業績也大幅下滑。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73315.10萬元,同比下降19.63%;淨利潤55342.53萬元,同比下降16.59%;扣非後淨利潤爲46070.81萬元,同比下降40.75%。

對比2019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55342.53萬元,東嶽硅材給出了2020年經營目標及業務規劃爲:預計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爲273600萬元,淨利潤45000萬元。

這意味着,東嶽硅材2020年的經營目標比2019年已經下滑的淨利潤還要低。

花8億“瘋狂”理財,主業增長空間或有限

在業績表現疲軟的同時,東嶽硅材爲何還要拿出8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據瞭解,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曾表示,上市公司募資應用於投資主業、投資實體經濟,若反其道而行之,全部用於投資金融產品,不僅會給外界造成不務正業的印象,也會讓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對實體經濟構成傷害。不過,他也稱:“不能否認多數上市公司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出發,在監管規定之內,用自有資金或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一些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出於等待合適投資時機、防範風險、日常經營週轉等原因,往往持有大量資金,通過短期理財提高資金收益無可厚非。”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夏敏仁說。

專家提醒,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只是現金管理的一種手段,主要利潤來源仍是主業,理財的同時切勿荒廢主業。

一家上市企業之所以會買這麼多的理財產品,看重的無外乎是理財產品收益較穩定,而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主業增長空間或有限。“若上市公司置主業於不顧,只想着理財產品的固定收益率,說明公司對所屬的行業或其自身發展‘錢景’不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