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振興作爲‘三農’工作總抓手,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中走在全省前列”。5月20日,中共安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畢紹剛在安寧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向大會陳述了2020年安寧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思路。

農村穩方能安天下,農村興方能基礎牢,農民富方能國家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共議鄉村振興意義重大。凝聚與會代表智慧和民意的鄉村振興新藍圖,成爲這個熱情洋溢的夏天最美的鄉村和美畫卷。

讓羣衆富起來: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鄉村振興在於興產業、富羣衆,讓羣衆真正得到實惠。如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安寧市着力穩農業,保農副產品供給,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打好“農文旅”融合牌,發展鄉村旅遊,把鄉村變成羣衆致富的大舞臺。

2020年,安寧市農村又將迎來新變革、實現新發展。接下來,安寧將實施農業產業“七大突破”工程,抓好“米袋子”、建好“菜籃子”、裝滿“果盤子”,確保肉、蛋、水產品供給充足。全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在3萬噸以上,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6%、5.5%。建設高標準農田2800畝,高效節水灌溉1600畝。組織申報昆明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以上,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亮點2個,精品示範村30個。建設一批農村電商服務站及農副產品網絡銷售體系,確保農產品上線交易率達30%以上。構建“一街道一品牌、一地域一特色”,提升光崀大村、溫泉小村等7個重點旅遊村基礎配套,建設“農文旅”融合精品村2個以上。打造溫泉—青龍、縣街—八街、太平—金方等3條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做優“金色螳川”“光崀鄉建”“祿脿鄉村遊”“八街慢生活”等農旅融合品牌。

精準“破題”:全域建設美麗鄉村

美好生活人人需要,美麗鄉村人人共享。2020年,安寧市將以全域建設美麗鄉村爲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精心謀定補短板、強弱項的措施,確保鄉村美起來,提升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牢固樹立“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把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作爲建設美麗鄉村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今年,安寧市將實施“四大提升”工程,確保農村飲用水集中供水率達95%,村莊達到農村人居環境1檔標準以上,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6000座以上,實現自然村衛生公廁全覆蓋。同時,強化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全市街道、村、組生活垃圾收集設施覆蓋率達100%,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另外,還將實施磨南德彝族村、密馬龍幸福新苗鄉、關山場彝族村等5個少數民族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聚力建設19個美麗鄉村,推進10個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建設,打造雁塔村都市驅動型創新實驗區。

抓住“人”這個關鍵: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拓寬活力之源,精準創造條件,讓農村成爲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只有提升羣衆的素質和創業本領,鄉村纔有奔頭、羣衆發展也纔有大作爲。對此,2020年,安寧市主要聚焦“六個方面”做實功: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培育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扶持壯大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10個以上,創建昆明市級示範社2個以上;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組織農民技能培訓1000人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產品經紀人200人以上;完成轉移就業3000人,實現轉移收入5000萬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南部水源涵養區和生態保護區發展;持續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和“新鄉賢”評選,促進鄉風文明和諧有序。

樹立底線思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戰“交卷”有時限,必須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年,安寧市將本着內防“返貧”、“外援”必勝的原則,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一方面,建立健全市域內農村低收入羣體返貧監測和幫扶預警機制,推進“五色卡”管理,不讓任何一個羣衆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掉隊。另一方面,全力做好對口幫扶的祿勸縣湯郎鄉、轉龍鎮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拓寬消費扶貧渠道,推動扶貧產業持續發展。

勠力同心再啓程,奮力答好2020鄉村振興“趕考卷”。安寧市人大代表李海濤認爲:“只要拿出幹事的樣子,保持‘趕考’的狀態,真抓實幹、排除萬難,就一定能讓鄉村振興藍圖變成現實”。(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