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关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没错这就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关羽的形象。尤其是那把青龙偃月刀,更是神乎其神,死在其刀口下的英雄,不计其数。

可青龙偃月刀足足重八十二斤啊!

快看君用理性的态度,认真分析了一下,现在一个体格健硕的壮年男子,应当是可以抡得动。但要收放自如,可能有点难。上战场,讲究的是以最短时间,致敌于非命。也许青龙偃月刀,一刀砍下来有非常大的力道,但实在是太笨拙了。再说了持这样的兵器,对战马来说,也是个负担。而且遇到贴身近距离搏杀,简直是个累赘。很显然,从逻辑上判断,我们的武圣人关羽,不可能拿青龙偃月刀实战。

·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使用的兵器,其实是矛。不止关羽,三国时将领基本都是用矛,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当然关羽也有佩刀,是短柄的环首刀,可以用来贴身搏杀。

关于青龙偃月刀的记载,最早起源于宋代,民间传说在山中发现了一把大刀,上边刻有青龙偃月刀字样,但这已经是距三国时代,过去700年有余了。后来宋元时期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演绎改进,关羽就开始使用这把刀冲锋陷阵了。

直到元末明初,经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润色,其巨著《三国演义》生动的描述,才正式形成了我们开篇讲的关公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史学学陈寿编写的史书《三国志》成书于西晋时期,这与小说《三国演义》的时空间隔,有足足上千年之久。(《三国志》中也没有任何关羽使用大刀实战的描述。)

时至今日,青龙偃月刀多用于礼仪用品,在外交、礼葬、加官进爵等大型礼仪活动时使用的礼器,观赏性高,显贵,但并不称手,不是战场以及武力相搏的兵器。同时大多出现于戏曲舞台,而从未上过战场。

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老百姓太爱关公了,千百年来敬他一个忠义。老百姓对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百般呵护,赋予美好意象,也都可以理解。关公“于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华夏子孙不断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