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騎着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大英雄。沒錯這就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關羽的形象。尤其是那把青龍偃月刀,更是神乎其神,死在其刀口下的英雄,不計其數。

可青龍偃月刀足足重八十二斤啊!

快看君用理性的態度,認真分析了一下,現在一個體格健碩的壯年男子,應當是可以掄得動。但要收放自如,可能有點難。上戰場,講究的是以最短時間,致敵於非命。也許青龍偃月刀,一刀砍下來有非常大的力道,但實在是太笨拙了。再說了持這樣的兵器,對戰馬來說,也是個負擔。而且遇到貼身近距離搏殺,簡直是個累贅。很顯然,從邏輯上判斷,我們的武聖人關羽,不可能拿青龍偃月刀實戰。

·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關羽使用的兵器,其實是矛。不止關羽,三國時將領基本都是用矛,張飛、呂布等用的都是矛。當然關羽也有佩刀,是短柄的環首刀,可以用來貼身搏殺。

關於青龍偃月刀的記載,最早起源於宋代,民間傳說在山中發現了一把大刀,上邊刻有青龍偃月刀字樣,但這已經是距三國時代,過去700年有餘了。後來宋元時期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演繹改進,關羽就開始使用這把刀衝鋒陷陣了。

直到元末明初,經著名小說家羅貫中的潤色,其鉅著《三國演義》生動的描述,才正式形成了我們開篇講的關公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史學學陳壽編寫的史書《三國志》成書於西晉時期,這與小說《三國演義》的時空間隔,有足足上千年之久。(《三國志》中也沒有任何關羽使用大刀實戰的描述。)

時至今日,青龍偃月刀多用於禮儀用品,在外交、禮葬、加官進爵等大型禮儀活動時使用的禮器,觀賞性高,顯貴,但並不稱手,不是戰場以及武力相搏的兵器。同時大多出現於戲曲舞臺,而從未上過戰場。

其實這一切都不重要了,老百姓太愛關公了,千百年來敬他一個忠義。老百姓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百般呵護,賦予美好意象,也都可以理解。關公“於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我們華夏子孫不斷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