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曉正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操風琴:新聞人。出生於安徽,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伊拉克戰爭期間曾任駐中東記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司馬遷特別敬仰屈原,《史記》裏專門單開了《屈原列傳》,開篇之首,就是這一句。
屈原生於戰國時代,是湖北宜昌人,屬於楚國。
作爲楚王的同姓本家,屈原銜玉而生,生下來就是貴族,後來做了楚王身邊的官:左徒。但他從小就在湖北鄉下長大,生活在民衆中,很同情貧苦百姓。
屈原愛讀書,見聞廣博,除了做官,他還喜歡碼字,現在人們所說的文人騷客這個詞,就出於他寫的《離騷》,其才氣可見一斑。
戰國時代,“國際”形勢很複雜,七雄混戰,殺伐不斷,北邊的秦國異軍突起,成爲頭號霸主,對另外六國(齊、楚、燕、韓、趙、魏)虎視眈眈。
這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有個叫蘇秦的謀士,提出合縱連橫之策,即聯合六國共同抗秦。
受楚懷王重用的屈原,積極支持,外交斡旋,與蘇秦一起,促成了六國國王齊聚楚國首都結盟這件大事。這樣楚國就成了聯盟的發起方、主辦國、東道主,楚懷王做了聯盟領袖,很有面子。
秦國不甘心,想出個離間計,派了個叫張儀的說客,跑到楚國求見楚懷王,聲稱如果楚國與齊國不結盟,秦國就送六百里好地給楚國。
屈原極力勸阻,“使不得呀大王!”可楚懷王不聽啊,派使節跑到齊國把齊王罵了一頓,算是給秦國交了投名狀,同時楚懷王也有點厭煩講話逆耳的屈原了。
結果呢?楚國發現上了“鬼子”的當——秦國答應的送給楚國六百里土地,變成了六里,秦王和張儀聲稱是楚懷王耳朵聽錯了!
楚懷王大怒,向秦國宣戰,可沒有了盟國支持的楚軍,孤軍深入,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把漢中這塊肥沃之地割讓給了秦國。
第二年,楚軍再攻秦國,秦國想講和。楚懷王意猶難平,表示:“割讓的土地拿不拿得回來無所謂,你們得把張儀這個大壞蛋交給我發落!”
張儀被交到楚國後,用錢買通了楚國的當權大臣靳尚,通過他又買通楚懷王最心愛的姬妾鄭袖。鄭袖向懷王吹了枕邊風,懷王稀里胡塗地聽信鄭袖,放走了張儀。
當時屈原已不受懷王重用,被支使到齊國當使節,聽到這一消息,急忙趕回國,極力勸懷王追殺張儀。懷王就派人追張儀,但他早已跑得不見了蹤影!
齊國、趙國等看到楚國如此背信棄義,也很不滿,聯合起來攻打楚國,楚軍又是一敗塗地。只好想通過與秦國通婚聯姻的方式取得秦國的支持。
秦王要求和楚懷王會面。屈原又勸說懷王:“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史記》)。
可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則勸父親去。懷王一進入秦國地界,就被秦軍扣留,要求割讓土地給秦國。懷王不肯,被軟禁。
他瞅了個機會,逃往趙國,可趙國已不再是楚國的盟友,不肯接納他。懷王只好又回到秦國做了階下囚,最終死在異鄉。
楚懷王的大兒子繼了位,號楚襄王,幾個兒子把怨氣都撒到屈原身上,認爲他總是勸阻這事不能幹,那事不能幹,礙手礙腳的,就免了他的官職,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南方,讓他處江湖之遠。眼不見他心不煩。
屈原被流放在洞庭湖流域,長達16年。他悲痛、他傷心、他哭泣、他無奈、他披頭散髮、他形容枯槁,他從洞庭湖北岸流浪到南岸。
他痛國破山河險,他苦民離人失散。
他只能用文字表達內心強烈的情感。這16年裏,他寫下了長詩《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等。
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澆鑄成這些文字。
他開創了一種新詩體:楚辭。後世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爲“風、騷” 。
以他的才華和才幹,他是有資本跑到別的國家做官、享受榮華富貴的。有個成語:楚材晉用,指的就是當時春秋戰國時代各國不拘一格用人。
然而屈原沒有。雖處江湖之遠,他依然孜孜於民生疾苦,憂心於楚國命運。
他被流放期間,公元前278年,秦國再次攻打楚國,攻進了楚國的首都郢都。楚襄王帶着王室和大臣,一路出逃,跑到了河南陳縣。楚國終被秦滅。
絕望中的屈原,於當年農曆五月初五抱石頭自投汨羅江。
楚國滅亡,是因爲楚人屈原寫下了《離騷》和《天問》嗎?
豈有文章傾社稷?從來侫幸覆乾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