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老師假期對學生家訪時發現,那些家境貧寒的學生家裏,除了課本幾乎沒有課外書籍,父母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只限於喫飽穿暖上,對孩子的學習很少問津,最多到期末會問一下成績。不能讓田間地頭農人閒談的“讀書無用論”成爲笑談,要成爲“知識有用論”的標杆,要成爲其他寒門學子的標杆,讓他們知道:雖生活在陰溝裏,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還記得幾年前北大才女劉媛媛在電視節目《超級演說家》中的那場演講嗎?她當時演講題目就叫《寒門貴子》。

關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是2011年一位老師在網上的發帖而引燃的:“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位老師所在學校近幾年的中高考狀元,家裏條件十分優越,好多都是住別墅,開跑車。而我們小時候,成績好的學生家庭條件往往與此相反。

爲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有老師假期對學生家訪時發現,那些家境貧寒的學生家裏,除了課本幾乎沒有課外書籍,父母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只限於喫飽穿暖上,對孩子的學習很少問津,最多到期末會問一下成績。

很多網友認爲良好的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胎教要錢,早教班要錢,各種興趣班都要錢。有的孩子才五六歲,家長在教育的投入已達到6位數。爲了能更好的升學,不得不花重金砸到奧數和英語的培訓班上。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7年》,該片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記錄12個小孩的人生。到了影片最後,那些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不過意外的是,有一位叫尼克的貧窮孩子,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爲了一名大學教授。

命運的手掌裏還是會有漏網之魚的!

中國人大附屬中學高三(5)班長劉智昕,以總分721分(語文136分、數學145分、英語147分、理綜293分)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取。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高三(5)班只是個普通班。

我國的學校,從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學,班級就會被分成不同的檔次,實驗班、重點班、次重點班、普通班依次排序。有的學校也會被分爲重點中學,普通中學。因爲所在的學校和班級不同,高考的目標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僅僅是爲了考上一所大學,有的人是爲了考上一所好大學!

劉智昕成功絕非偶然

  • 1、家教嚴格,從小教她立規矩守諾言,還要參加鋼琴、舞蹈和聲樂等各種培訓班。

  • 2、乖巧懂事,自制力強,媽媽小時候要求劉智昕彈鋼琴練5遍就可以玩,她絕對不會偷懶練4遍。

  • 3、在高考前,劉智昕就參加了北大和清華的自主招生,通過了北大的自招和博雅計劃,和清華的引進計劃。

有專家擔憂:未來“貧二代”會越來越多!

有專家擔憂:未來“貧二代”越來越多,社會斷裂,貧富矛盾增多,不利於社會安定。寒門學生信息面狹隘,社會關係匱乏等,都不利於他們的發展。

政府和企業資助貧困學生

寒門學子更不能因此失去自信,要更加努力。不能讓田間地頭農人閒談的“讀書無用論”成爲笑談,要成爲“知識有用論”的標杆,要成爲其他寒門學子的標杆,讓他們知道:雖生活在陰溝裏,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當今社會,你對寒門再難出貴子怎麼看?

(注: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