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包青天翻拍,使得庞太师家喻户晓,作为包青天中的反派,观众对其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冲进电视把他大卸八块。跟呼家将作对;跟各种版本的八贤王作对。跟少年包青天作对;跟成年包青天作对;跟三侠五义作对;各种里通外国。各种陷害忠良。一本《七侠五义》、一本《呼家将》、一部《包青天》使一代名臣被公众曲解为著名奸佞,他就是还活着都洗不清了。
包拯(年年)字希仁。庞籍(年—年)字醇之。两人只是皇上的臣子,他们的关系就是如此。可是从庞包两人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等方面来看,庞太师时一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名相。各方面的成就都远在包拯之上,是其时士林的领袖。当时的包拯根本无法与庞太师相提并论,包拯任开封知府只有几年,后一直任监察御史,到快退休时才封了个副宰相衔,可以说是一生不得重用。
庞籍却是个一代贤相,积极辅佐宋仁宗,被宋仁宗称为“天子御史”。庞籍仍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老友。而后和范仲淹、韩琦三人一起到陕西镇守抵抗西夏,举荐了后来的名将狄青,司马光。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垂帘听政,章献太后去世时曾留遗诣,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庞籍认为不妥,并当众烧掉支持垂帘制度的《内东门议制》。仁宗亲政后,庞籍任开封府判官时,仁宗宠爱尚美人,尚美人干预政事。庞籍传令:“今后如再有后宫传命,不要接受。”作为一个小小的开封府的判官,敢与皇帝的爱妃对抗,足见庞籍的凛然正气和不畏权贵的作风。
浑州西北的桥子谷,是西夏进攻北宋的必经之地。庞籍到任后逐渐修葺治理。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特选善于骑射,董军事、有谋略的部将狄青在桥子谷旁筑寨驻兵。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庞籍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并以寨为基地,逐渐收复了被西夏攻占的其它城堡,扭转了战争局势。后来西夏兵压迫宋境,见宋军防备严密,难讨便宜,才撤兵退去。
后来,捷报传到朝廷仁宗高兴地说“狄青打败敌人是庞籍的功劳。”元昊与庞籍较量多年,最后,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庞籍后被册封为“颍国公”,以太子太保退休。他晚年曾作一联云:“田园贫宰相图史富墨客”为他的一生作了最佳的总结和描写。
庞太师算是一代名臣,正史也并没有记载他与包拯有什么对立,更没有说他有什么劣迹,他和宋初大将潘美一样,都是被说书人唾沫淹死的。杨家将或者包青天的故事中,总有一个大义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斡旋于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间助杨家将一臂之力。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是他在历史上却是一位无足轻重的人物。
历史上的庞太师是一位执法如山,清正廉明,善于用人,政绩卓著,颇有贤名的清官,而今却成为“文化人”笔下的奸臣。千古奇冤啊!不知道太师得罪了那个说书唱戏的,几辈子不遗余力地黑他。然而,这样对中华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成为“作家”、“编剧”们笔下的“奸臣”呢?历史真的不容篡改吗?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历史为“需要”服务,是可以改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