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包青天翻拍,使得龐太師家喻戶曉,作爲包青天中的反派,觀衆對其是咬牙切齒,恨不得衝進電視把他大卸八塊。跟呼家將作對;跟各種版本的八賢王作對。跟少年包青天作對;跟成年包青天作對;跟三俠五義作對;各種裏通外國。各種陷害忠良。一本《七俠五義》、一本《呼家將》、一部《包青天》使一代名臣被公衆曲解爲著名奸佞,他就是還活着都洗不清了。
包拯(年年)字希仁。龐籍(年—年)字醇之。兩人只是皇上的臣子,他們的關係就是如此。可是從龐包兩人的歷史地位,歷史貢獻等方面來看,龐太師時一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名相。各方面的成就都遠在包拯之上,是其時士林的領袖。當時的包拯根本無法與龐太師相提並論,包拯任開封知府只有幾年,後一直任監察御史,到快退休時才封了個副宰相銜,可以說是一生不得重用。
龐籍卻是個一代賢相,積極輔佐宋仁宗,被宋仁宗稱爲“天子御史”。龐籍仍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老友。而後和范仲淹、韓琦三人一起到陝西鎮守抵抗西夏,舉薦了後來的名將狄青,司馬光。宋仁宗剛即位時,章獻太后垂簾聽政,章獻太后去世時曾留遺詣,要讓章惠太后繼續垂簾聽政。龐籍認爲不妥,並當衆燒掉支持垂簾制度的《內東門議制》。仁宗親政後,龐籍任開封府判官時,仁宗寵愛尚美人,尚美人干預政事。龐籍傳令:“今後如再有後宮傳命,不要接受。”作爲一個小小的開封府的判官,敢與皇帝的愛妃對抗,足見龐籍的凜然正氣和不畏權貴的作風。
渾州西北的橋子谷,是西夏進攻北宋的必經之地。龐籍到任後逐漸修葺治理。戍兵十萬沒有堅壁完壘,分散駐紮在城中卻沒有一人犯法違禁。龐籍特選善於騎射,董軍事、有謀略的部將狄青在橋子谷旁築寨駐兵。爲解決數萬士兵軍用物資問題,龐籍招募百姓就地耕種,以供軍糧,並以寨爲基地,逐漸收復了被西夏攻佔的其它城堡,扭轉了戰爭局勢。後來西夏兵壓迫宋境,見宋軍防備嚴密,難討便宜,才撤兵退去。
後來,捷報傳到朝廷仁宗高興地說“狄青打敗敵人是龐籍的功勞。”元昊與龐籍較量多年,最後,不得不向宋朝稱臣。龐籍後被冊封爲“潁國公”,以太子太保退休。他晚年曾作一聯雲:“田園貧宰相圖史富墨客”爲他的一生作了最佳的總結和描寫。
龐太師算是一代名臣,正史也並沒有記載他與包拯有什麼對立,更沒有說他有什麼劣跡,他和宋初大將潘美一樣,都是被說書人唾沫淹死的。楊家將或者包青天的故事中,總有一個大義凜然,仗義執言的八賢王,他詼諧、機智,斡旋於皇帝、奸臣、楊家將之間,往往在最關鍵的時間助楊家將一臂之力。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是他在歷史上卻是一位無足輕重的人物。
歷史上的龐太師是一位執法如山,清正廉明,善於用人,政績卓著,頗有賢名的清官,而今卻成爲“文化人”筆下的奸臣。千古奇冤啊!不知道太師得罪了那個說書唱戲的,幾輩子不遺餘力地黑他。然而,這樣對中華民族,作出過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爲什麼會成爲“作家”、“編劇”們筆下的“奸臣”呢?歷史真的不容篡改嗎?因爲在一些人的眼裏:歷史爲“需要”服務,是可以改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