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君,止於仁。”自古以來,“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仁”也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之一。

然而,遍數大一統王朝,廟號爲“仁”的帝王卻寥寥無幾,宋仁宗趙禎便是其中一位。

01千古第一仁君

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1010年5月12日出生,12歲即位,23歲親政,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1063年他剛一駕崩,大臣們便果斷地爲他上了“仁宗”這一廟號,使他成爲大一統王朝中第一位廟號爲“仁宗”的帝王

論名氣,宋仁宗可能不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如果論百姓的愛戴程度,那宋仁宗趙禎可是當仁不讓的。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駕崩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他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也號啕大哭。

爲什麼那麼多人會爲宋仁宗的死而傷心呢?

他本人,寬厚和善,平易近人,低調內斂,不事奢華,把“”字貫穿一生

他在位期間,對待下屬,知人善任,寬厚仁慈;對待百姓,輕徭薄賦,愛民如子;對待外邦,以和爲主,以德教化。因而,國家出現了社會安定太平,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文化繁榮的盛世景象

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說:“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這裏所說的這個“造極”的“趙宋之世”,主要指的就是“仁宗盛治”,也就是宋仁宗在位期間所達到的那麼一個發展的巔峯時期。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簡直是幸福感爆棚,誰又會不喜歡這麼好一個皇帝呢?

和他一比,後面那幾個大一統王朝被尊爲“仁宗”的皇帝,比如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顒琰(嘉慶帝),都顯得弱爆了,因此趙禎也被譽爲“千古第一仁君”。

02高處不勝寒

在仁宗朝,人才興盛,良臣輩出,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現在這一時期呂夷簡、包拯、范仲淹、韓琦、富弼、文彥博等名臣也活躍於這個時期。臣下都這麼優秀,宋仁宗這個皇帝是不是應該當得很開心呢?

事實並非如此。仁宗雖高高在上,但他一生卻有三大憾事愧對生母,愧對子女,愧對自己

他的臣子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過這樣一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或許蘇軾是寫給他自己的,但是“高處不勝寒”這句,用在宋仁宗身上,其實更爲貼切

03愧對生母

關於宋仁宗趙禎的身世,《三俠五義》裏有一種說法,“狸貓換太子”。其實,這個故事雖然婦孺皆知,卻是作者杜撰的。不過,趙禎的生母不是劉氏,而是李氏,這是千真萬確的。

李氏原來只是劉氏身邊的一個宮女,被宋真宗寵幸後生下了一名男嬰,也就是日後的宋仁宗趙禎。但是,當時還是小嬰兒的趙禎,還沒來得及記住自己親生母親的容顏,便在父親默許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爲己有了。宋真宗也是真寵劉氏,對外聲稱孩子爲劉氏所生。

李氏可就可憐了,雖然生下了皇子,卻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兒子被奪去,還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滿。劉氏和楊淑妃一起將趙禎撫養成人,李氏直到死都沒能和自己的兒子相認,趙禎則一直都被矇在鼓裏。

直到後來,已經成爲皇太后的劉氏病逝,燕王趙元儼向趙禎道出實情,他才弄明白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

爲此,仁宗一直引以爲憾,覺得是自己不孝,愧對生母。他的這一愧疚,也爲福康公主(《清平樂》中的趙徽柔)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禍根。

04愧對子女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一共有過3個兒子,13個女兒。但是,“長楊王昉,次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徐國、鄧國、鎮國、楚國、商國、魯國、唐國、陳國、豫國九公主,皆早亡。”也就是說,他的16個子女中,兒子全部早夭,女兒早夭9人,只有4位公主長大成人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除了那個年代醫療水平不高之外,恐怕還跟仁宗的性格有關。

後宮之中母以子貴,爲了爭寵,也未了給自己的孩子爭未來,後宮妃嬪之間相互爭鬥素來難免。可是,仁宗太過寬厚仁慈,對宮中人等約束震懾不夠,上至皇后、妃嬪,下至宮女、太監,都對他不夠敬畏。故而,宮中出現了很多怪事兒,闢如懷上龍胎的妃嬪平白無故就流產了,個別有孕妃嬪莫名其妙就自殺了,皇子、公主一出生或沒幾歲就夭折了。

種種複雜因素交織之下,宋仁宗雖在位42年,先後有過2個皇后、十幾個妃嬪,卻只有過16個子女,並且3個兒子全部夭折,只有4個女兒長大成人。

在4位幸運長大的公主中,福康公主是長女。她出生時,宋仁宗已經是而立之年。福康公主自小聰慧孝順,一次仁宗生病,公主不僅陪侍左右,非常擔心他的身體,還向上天祈禱以身代父。因此,仁宗特別寵她。

但是,爲了彌補自己對生母李氏的愧疚,爲了親自給天下臣民樹立“仁孝”的榜樣,福康公主長大後,仁宗硬是把她嫁給入了李家,給她帶去了一生的不幸。

05愧對自己

朝堂上,面對紛繁國事,仁宗夙興夜寐,殫精竭慮;朝堂下,面對后妃子女,仁宗仰懼天變,俯畏人言。“仁”,於他來說,既是美譽,又是牢籠。

就像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親口道出一段獨白:“他們(大臣們)想把我裝在他們定義的聖君殼子裏,他們不允許我有絲毫私情愛憎。可天下之大哪裏有真正無私之人呢?而是如何處置好這份私心吧!”

仁宗雖貴爲天子,但卻常常在天下蒼生與私情愛憎、治國理念與骨肉親情中百般掙扎,他不僅活得不容易,有時候還愧對自己。

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

一天,趙禎批閱奏章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喫碗羊肉湯,可他忍着飢餓硬沒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官家日夜操勞,龍體要緊,想喫羊肉湯,吩咐御廚做就是了,怎麼能夠忍飢挨餓呢?”趙禎卻說,自己一說要喝羊肉湯,御廚便會夜夜宰羊,太浪費了,所以寧願忍一時之餓。

趙禎日常生活十分簡樸,一年四季都穿很薄的衣服,還喜歡光着腳,因而時常生病。一次,他病重昏迷,幸虧一位精通鍼灸的醫生用銀針刺入他的後腦,才把他救了回來。

他去世前不久,宰相韓琦等人入宮看他,順便向他彙報工作,卻發現他所用的牀帳、墊具都十分質樸灰暗,很久沒有換過新的。

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女人

仁宗12歲即位,23歲親政,他親政前皇權實際掌握在太后劉氏手中,甚至於他的婚姻大事都是由太后做主。

最初,他看中一位“姿色冠世”的王姓女子,不料劉太后不同意,硬是把這位美女嫁給了自己的親侄子。後來選皇后,仁宗本來看中了張氏,卻又被太后給否了,最後太后選中的郭氏成了他的第一位皇后。

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終於如願以償,把驕縱無禮、德不配位的皇后郭氏廢了,可是第二次選皇后,他依舊沒能自己做主。

他喜歡上一位陳姓女子,卻被大臣們嫌棄出身商人家庭,門第太低,最後不得不改選衆人一致推崇的曹氏爲後。

愧對生母,愧對子女,愧對自己,宋仁宗一生可謂把“隱忍”二字做到了極致。有些事情,他是身不由己,但更多時候,是他自己的選擇。

爲了大宋江山,爲了天下子民,他不敢任性,不願將一己私慾置於國君責任之上。

也正是因爲如此,他纔得到了滿朝大臣的支持,天下子民的擁戴,他才能穩坐江山42載,開創一代盛世,成爲“千古第一仁君”。

這個隱忍的宋仁宗,怎麼看都不像我們心目中叱吒風雲的帝王,卻像極了我們身邊很多很多活得小心翼翼的中年人,都是爲了生存,爲了理想,把責任扛在了肩上,把苦楚留了給自己

午夜夢迴,獨自流淚的時候,和宋仁宗比一比吧,也許你就不覺得苦了!請相信,付出必有回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