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蘇聯士兵有時候真想配一個子彈袋也是挺尷尬的,其問題出在所派發的子彈較少,據數據顯示在蘇德戰役裏,蘇方有681萬人因戰爭死亡,被抓或失蹤者445萬人,當初德國元首突然下令開戰,使得戰爭前期蘇軍大敗,這導致蘇聯大批槍械子彈被德軍搜走,形成蘇方後方供給緊張,這時爲應對困境,往往幾個蘇聯士兵共用一把步槍,而子彈的派發更是大幅減少。特別是蘇聯的遠程戰役比較少,不像美國跟德國需要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打仗,由於美德軍隊補給點較遠,士兵平時都需要攜帶更多的彈藥,此時子彈袋就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蘇方大多是在自家門口作戰,後方補給點給力子彈補給快速,因此士兵對子彈袋的需求並不大。

行軍打仗最講究的是裝備問題,一支裝備精良的士兵往往比裝備落後的敵人佔有優勢,所以各個朝代的軍事首領都願意花費巨資給自己的士兵配備優良裝備,這方面他們顯得很豪爽一點都不吝嗇,因爲關乎成敗存亡問題,不過在二戰時期的蘇聯士兵就沒有配備子彈袋,這是因爲軍資不足還是其他原因呢?
很多人覺得當初若不是蘇聯奮力打退德國納粹,重挫希特勒的野心,估計如今的世界歷史要就改寫。因爲當時斯大林爲了在二戰中打敗德國軍隊幾乎全國草木皆兵,把所有資源勞力都壓上了,因此也不可能會在給配備子彈袋上有所計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士兵沒有子彈袋呢?
首先是蘇聯軍隊很早就創立有獨立的單兵裝具系統,當中已包括步槍、彈匣、子彈袋等裝備,後來單兵裝具出現了改動,一戰發生後,各國士兵配置上了大量新單兵裝具,直到二戰爆發,又大部分採用了各種制式裝具系統,雖然就連子彈袋也包含在內了,不僅僅只帶一個子彈袋而已。
蘇聯軍隊的衆多兵裝具各不相同,步兵的裝具可以配備2個彈藥包,而機槍手則只能裝得下一個大型彈藥包而已,因爲裏面還要擺放衝鋒槍架、大型彈夾等設備。另外由於補給部隊效率高以及考慮到重量問題,在很多時候蘇聯士兵上前線都是挑選一些必要裝備跟一把槍向前衝了,至於彈藥包這種重東西往往很多士兵都不會選擇攜帶。爲此久而久之別人就誤以爲是蘇聯軍隊沒給配備子彈袋。
據當二戰數據顯示,蘇方這一場戰爭打下來大概共消耗了170億顆子彈,美軍則消耗達400億枚,德國軍隊是213億枚,可見三大強國之間蘇聯子彈消耗量是最少,美國消耗最多。根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蘇方士兵所配發的子彈並不多,所以士兵們就無必要去佩戴子彈袋了。
特別是蘇聯的遠程戰役比較少,不像美國跟德國需要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打仗,由於美德軍隊補給點較遠,士兵平時都需要攜帶更多的彈藥,此時子彈袋就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蘇方大多是在自家門口作戰,後方補給點給力子彈補給快速,因此士兵對子彈袋的需求並不大。
不過蘇聯士兵有時候真想配一個子彈袋也是挺尷尬的,其問題出在所派發的子彈較少,據數據顯示在蘇德戰役裏,蘇方有681萬人因戰爭死亡,被抓或失蹤者445萬人,當初德國元首突然下令開戰,使得戰爭前期蘇軍大敗,這導致蘇聯大批槍械子彈被德軍搜走,形成蘇方後方供給緊張,這時爲應對困境,往往幾個蘇聯士兵共用一把步槍,而子彈的派發更是大幅減少。
二戰時,蘇方槍械工廠共生產出六百萬支波波式衝鋒槍,其主要分配給了步兵,該款波波衝鋒槍設計容彈數爲71發,略高多普通彈匣數量,由於此槍較重,爲了減輕負擔,所以士兵在衝鋒時很少把備用子彈帶在身上更別談多掛一個子彈袋了。
其實二戰過程中,軍方不斷吸收經驗跟改進,往往在每個戰場佈置有彈藥補給點,後勤部隊負責把彈藥裝填在箱子中,及時跑着炮火運輸給作戰的士兵,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減低士兵的身體負重,使得他們的體能消耗減少,起到促進戰爭勝利的作用,如果那個士兵沒子彈了一般轉身就能摸到早準備好的彈藥箱,這樣就不必掛着滿滿一子彈袋作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