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爲中華古代文明智慧的結晶,其包含的自然哲學和君子之道,可謂是深遠影響着中國的歷史進程。即便是到了如今,君子之道的很多優秀品質和原則,依然符合如今人們的價值觀,這些品質和原則,不僅僅受到社會推崇,很多大富大貴的成功人士,更是早已懂得這些原則,並充分利用,最終成就大富大貴,福氣越來越多。

而今天筆者,就解讀一下週易的哲學智慧,以及真正大富大貴的成功人士,到底都懂得哪些原則,讓他們能夠成功。


周易有言:學以聚之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蘊含着無限的可能,而學習就是創造這些可能性的基礎,但是不同的人,即便是接受相同的學習條件,結果卻也大有不同,而差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聚。西漢匡衡就是一個學以聚之的例子,自己的家庭雖然條件艱苦,買不起蠟燭,但是它對學習知識的專注卻遠超他人,爲了能夠在晚上學習,他夜晚就鑿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最終學有所成,被封爲丞相,名揚天下。這就是我們熟知鑿壁偷光的故事。而那些學而不聚的人,大多都很難混出頭,最終被歷史所淹沒。


周易有言:問以辯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存在着很多問號,而在面對這些疑問的時候,到底是不以爲意的忽略,還是追根究底地搞清楚,卻是一個大學問。牛頓的蘋果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也許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牛頓只是運氣好而已,但是實際上,在當時那個時代,物理學纔剛處於萌芽階段,大多數人對於蘋果掉地上,都不以爲意,因爲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是牛頓卻能夠對這種自然現象提出問號,而且還加以研究,辯證,最終證明了地心引力的存在。牛頓 正是在問號中辯證討論,最終纔會得出真理。


《周易》有言:寬以居之

這句話的本質,就是要求我們寬容對待別人。三國中的劉備,其發家歷史,無疑就是一個屌絲逆襲的典範。無論是當時的董卓,袁紹,還是曹操,孫權,其家世背景,還是手中權力,都遠比劉備要強很多。而劉備之所以崛起,成爲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大人物,其根源就在於一個字:寬。劉備無論是在招攬下屬,還是在遭遇失敗時,都不忘記拉攏人心,以寬對自己的屬下,甚至是對自己的敵人,也正是因爲劉備的寬,讓劉備能夠得到手裏謀士,將士的誓死追隨,最終成就霸業。


《周易》有言:仁以行之

大多數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歸根究柢,就是在於以仁行事。唐太宗李世民,儘管其上位過程,有點讓人不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當皇帝后,他推行的仁政政策,及時穩固了老李家剛打下的江山,同時贏得天下老百姓的擁護。


周易: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一個真正大富大貴的成功人士,其實都懂得這四個原則,沒有什麼行業是長盛不衰的,唯有不斷專注學習,才能長盛不衰。而主動對疑問進行討論解決,能夠明辨事理。而對人以寬容,以仁義去行事,則能夠贏得更多人的尊重與追隨。


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來就是成功的,但是通往成功的路,卻一直都是敞開着的。要想成爲一個真正大富大貴的人士,就得先擁有它們懂得且都擁有的基本素質,只有如此,你實現成功夢想的可能性纔會大一些,你的福氣纔會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