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幽王也真是愚蠢,听信了如此谎言,真的命令下属点燃烽火台,此时周边的诸侯都赶了过来,却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只能面面相觑,这时候褒姒居然真的笑了。如今事情发生了翻转,在历史学家仔细翻阅了战国时期竹简之后发现,并没有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故事,如此重要的故事却不被记载,还流传至今,显然有很大的几率是不存在的,而是由后人编造的。

大家好,我们的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本文由作者小智讲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代的凄美爱情故事总是有很多,最早被人们接触到的想必就是电视中的那些人神恋了,这一些故事可能会被说老套,但是确确实实使我们对于神话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象征的美好爱情的开端。除了这一些神话外,还有很多著作也是为了歌颂爱情而出现的,比如元曲中描写崔莺莺的苦痛爱恋的,还有陈阿娇与汉武帝,吴三桂和陈圆圆,更是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些故事凄美又深入人心,更加感叹爱情的伟大和美好,今天要说的故事也是有关于爱情的,没错就是烽火戏诸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褒姒和幽王。传说中的故事是周宣王死了之后呢由他的儿子周幽王即位。当时周朝的发展并不乐观,不仅是周朝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就是天灾频频光临,地震火灾蜂拥而至,让本就社会动荡的周朝更加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祸不单行,作为统治者的周幽王并没有为大家分忧解难,反而重要奸臣,只听信他们的谗言,更是导致朝廷内部腐败。这时候作为忠臣的褒珦就自发的进谏,没想到周幽王不仅没有听从他的言论,反而是把他关押起来。
同为褒族的人们十分着急,想要把褒珦救出来,于是多方打听,在最后知道了周幽王十分好色,便打算用“美人计”来救褒珦出来,于是下令寻遍大江南北的美女想要进献给周幽王,这个女子就是褒姒,但是她的真名并不是如此,而是为了让她代表褒族救褒珦的心愿,才将她的姓改为褒,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是在褒城中被找到的,她的原姓为姒,为了保留她的原姓于是便称之为褒姒。
果然不出人们所料,周幽王在看到褒姒之后就被深深的迷住了,马上就立她为妃子,还下令把褒珦放了,自此以后褒姒就跟着周幽王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本来衣食无忧的生活人们做梦都会笑醒,但是褒姒却不同进宫多年依旧是冷若冰霜,从而不苟言笑,这让周幽王非常苦闹,询问了很多谋士就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更是开出了赏金千两的诱惑让人们争相进言。最后一个佞臣居然提出了烽火戏诸侯的法子。
要知道烽火台可不是像现在放烟花如此简单的含义,在那个时候烽火台是重要的军事报警信号,平时是不能随便燃放的,是为了抵御周边势力,在紧急情况下才可被允许使用,一般来说烽火台一共有20座,每隔几里就有一座烽火台,如果看到敌方进攻就要点燃烟火,为的就是请求诸侯国出兵来救君王的。周幽王也真是愚蠢,听信了如此谎言,真的命令下属点燃烽火台,此时周边的诸侯都赶了过来,却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只能面面相觑,这时候褒姒居然真的笑了。后来人们也把褒姒同妲己一般形容成为红颜祸水。而周幽王也被戏谑地称为了“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
如今事情发生了翻转,在历史学家仔细翻阅了战国时期竹简之后发现,并没有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故事,如此重要的故事却不被记载,还流传至今,显然有很大的几率是不存在的,而是由后人编造的。事情的真相却是当时周幽王主动进攻外来国家,但是自己的兵力十分衰败,而且由于长期的奸臣当道,导致诸侯国也不再相信和不愿意效忠周幽王了,最后是反而帮助了外国,一起消灭了周幽王,这也是西周真正灭亡的原因。而至于褒姒事件,想要提褒姒喊一声冤枉啦!
不管烽火戏诸侯到底是否存在,西周的灭亡并不是单单因为这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只是加快了西周灭亡的导火索而已。周幽王对待君臣的儿戏,把自己的信誉败坏的一干二净;对于忠臣的虐待和佞臣的重用,也成为了他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本身不自省悔过,如此自大的君王,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这一切的谋反和暴动也好,说不定早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开始进行了,只是他早已被蒙蔽了双眼才使得西周最后走向了灭亡的道路,虽然可惜但也属实活该!
你们觉得这件事情是否存在呢?
本文由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