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幽王也真是愚蠢,聽信瞭如此謊言,真的命令下屬點燃烽火臺,此時周邊的諸侯都趕了過來,卻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只能面面相覷,這時候褒姒居然真的笑了。如今事情發生了翻轉,在歷史學家仔細翻閱了戰國時期竹簡之後發現,並沒有烽火戲諸侯這樣的故事,如此重要的故事卻不被記載,還流傳至今,顯然有很大的幾率是不存在的,而是由後人編造的。

大家好,我們的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本文由作者小智講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古代的悽美愛情故事總是有很多,最早被人們接觸到的想必就是電視中的那些人神戀了,這一些故事可能會被說老套,但是確確實實使我們對於神話的啓蒙老師,也是我們象徵的美好愛情的開端。除了這一些神話外,還有很多著作也是爲了歌頌愛情而出現的,比如元曲中描寫崔鶯鶯的苦痛愛戀的,還有陳阿嬌與漢武帝,吳三桂和陳圓圓,更是有牛郎織女的傳說。這一些故事悽美又深入人心,更加感嘆愛情的偉大和美好,今天要說的故事也是有關於愛情的,沒錯就是烽火戲諸侯。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褒姒和幽王。傳說中的故事是周宣王死了之後呢由他的兒子周幽王即位。當時周朝的發展並不樂觀,不僅是周朝的經濟出現了問題,就是天災頻頻光臨,地震火災蜂擁而至,讓本就社會動盪的周朝更加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禍不單行,作爲統治者的周幽王並沒有爲大家分憂解難,反而重要奸臣,只聽信他們的讒言,更是導致朝廷內部腐敗。這時候作爲忠臣的褒珦就自發的進諫,沒想到周幽王不僅沒有聽從他的言論,反而是把他關押起來。
同爲褒族的人們十分着急,想要把褒珦救出來,於是多方打聽,在最後知道了周幽王十分好色,便打算用“美人計”來救褒珦出來,於是下令尋遍大江南北的美女想要進獻給周幽王,這個女子就是褒姒,但是她的真名並不是如此,而是爲了讓她代表褒族救褒珦的心願,纔將她的姓改爲褒,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因爲她是在褒城中被找到的,她的原姓爲姒,爲了保留她的原姓於是便稱之爲褒姒。
果然不出人們所料,周幽王在看到褒姒之後就被深深的迷住了,馬上就立她爲妃子,還下令把褒珦放了,自此以後褒姒就跟着周幽王過着驕奢淫逸的生活,本來衣食無憂的生活人們做夢都會笑醒,但是褒姒卻不同進宮多年依舊是冷若冰霜,從而不苟言笑,這讓周幽王非常苦鬧,詢問了很多謀士就是爲了博得美人一笑,更是開出了賞金千兩的誘惑讓人們爭相進言。最後一個佞臣居然提出了烽火戲諸侯的法子。
要知道烽火臺可不是像現在放煙花如此簡單的含義,在那個時候烽火臺是重要的軍事報警信號,平時是不能隨便燃放的,是爲了抵禦周邊勢力,在緊急情況下才可被允許使用,一般來說烽火臺一共有20座,每隔幾里就有一座烽火臺,如果看到敵方進攻就要點燃煙火,爲的就是請求諸侯國出兵來救君王的。周幽王也真是愚蠢,聽信瞭如此謊言,真的命令下屬點燃烽火臺,此時周邊的諸侯都趕了過來,卻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只能面面相覷,這時候褒姒居然真的笑了。後來人們也把褒姒同妲己一般形容成爲紅顏禍水。而周幽王也被戲謔地稱爲了“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王
如今事情發生了翻轉,在歷史學家仔細翻閱了戰國時期竹簡之後發現,並沒有烽火戲諸侯這樣的故事,如此重要的故事卻不被記載,還流傳至今,顯然有很大的幾率是不存在的,而是由後人編造的。事情的真相卻是當時周幽王主動進攻外來國家,但是自己的兵力十分衰敗,而且由於長期的奸臣當道,導致諸侯國也不再相信和不願意效忠周幽王了,最後是反而幫助了外國,一起消滅了周幽王,這也是西周真正滅亡的原因。而至於褒姒事件,想要提褒姒喊一聲冤枉啦!
不管烽火戲諸侯到底是否存在,西周的滅亡並不是單單因爲這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只是加快了西周滅亡的導火索而已。周幽王對待君臣的兒戲,把自己的信譽敗壞的一乾二淨;對於忠臣的虐待和佞臣的重用,也成爲了他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本身不自省悔過,如此自大的君王,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這一切的謀反和暴動也好,說不定早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開始進行了,只是他早已被矇蔽了雙眼才使得西周最後走向了滅亡的道路,雖然可惜但也屬實活該!
你們覺得這件事情是否存在呢?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