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新網蘭州5月21日電(記者 馮志軍 高瑩)隨着新能源外送通道日益暢通,加之就地消納能力不斷提升,轄區內擁有“世界風口”“世界風庫”等天然風光資源優勢的甘肅酒泉市,逐漸擺脫了中國新能源發展進程中“棄風棄光”的“負面形象”,並在全國率先開啓規模化平價上網時代。作爲官方規劃建設的中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三四年前,經過近10年快速發展的酒泉新能源項目建設,因外送通道等問題導致棄風棄光率“居高不下”,而被中國國家能源局“叫停”。

2018年12月27日,中國首個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甘肅敦煌建成。(資料圖)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5月21日電(記者 馮志軍 高瑩)隨着新能源外送通道日益暢通,加之就地消納能力不斷提升,轄區內擁有“世界風口”“世界風庫”等天然風光資源優勢的甘肅酒泉市,逐漸擺脫了中國新能源發展進程中“棄風棄光”的“負面形象”,並在全國率先開啓規模化平價上網時代。

作爲官方規劃建設的中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三四年前,經過近10年快速發展的酒泉新能源項目建設,因外送通道等問題導致棄風棄光率“居高不下”,而被中國國家能源局“叫停”。彼時,新能源項目“遍地開花”的甘肅亦被列爲“風電紅色預警區域”。

這是全球聚光規模最大、吸熱塔最高、儲熱罐最大、可24小時連續發電的100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標誌着中國成爲世界上少數掌握百兆瓦級光熱電站技術的國家之一。(資料圖) 楊豔敏 攝

酒泉市能源局副局長韓利民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表示,2016年酒泉風電基地因外送通道問題,棄風、棄光率分別達到了54.3%和36.1%,位居全國之首,國家能源局明確要求暫緩建設酒泉二期第二批風電項目,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被“叫停”。

針對新能源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酒泉官方採取火電輪停、用電高峯發電留取負備用、跨省聯絡線支援等措施,優先安排新能源發電。尤其是建成了酒湖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等工程,並與湖南省和國家電網公司簽訂協議,使得酒泉新能源基地有了長期、穩定、可靠的外送市場。

圖爲甘肅酒泉市境內的風力發電廠。(資料圖)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

韓利民介紹說,酒泉風電和光伏電站單位千瓦投資成本分別由2008年的1萬元(人民幣,下同)和約2萬元,降至目前約0.7萬元和0.6萬元以內。兩者度電上網電價均實現“降至目前火電標杆電價”。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面積接近兩個江蘇省大小,逾七成面積爲戈壁荒漠,屬中國光熱資源分佈一類地區,“不佔耕地、沒有拆遷、無災害氣候”等地利因素,使得發展新能源產業得天獨厚。

韓利民說,自1997年從丹麥引進4臺電機組,建成甘肅第一座示範型試驗風電場開始,目前當地已開啓新能源裝備製造、外送骨幹電網、配套調峯電源、新技術示範應用等關聯產業快速崛起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圖爲甘肅酒泉市生產的風力發電葉片。(資料圖)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期間,提升新能源發電質量和就地消納能力是關鍵“突破口”。如以支持先進高載能企業、新能源直購電交易及新型儲能電站及調峯電源等產業發展,並大力推廣冬季清潔取暖、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廣“進村入社”節能路燈等。

據酒泉官方統計,近年以來,酒泉新能源產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形成一定規模的新能源裝備製造產品不僅輻射西部地區,還遠銷中東部省區,並出口到中亞等國家。

“新能源是未來生生活的必然趨勢,也是生態環境的必然趨勢。”韓利民表示,新能源產品只有實現量產後才能不斷降低使用成本,“飛入尋常百姓家”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