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什麼唐武宗不傳位給兒子呢。可是唐武宗偏偏越過了多種傳位方法,選擇了叔叔光王,這令人難以理解。

唐武宗一直信仰道教,所以長期服用長生丹藥,他相信這樣就可以延長生命。誰知長生丹藥不僅不能長生,還害得他患上疾病。會昌六年,三十二歲的唐武宗,就因長期服食丹藥,而英年早逝了。在病逝之前,唐武宗很長一段時間沒法上朝,而在此期間,他也並未冊立太子。所以繼承人選,一直是朝野上下關注的重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宮中突然傳來聖旨,唐武宗要傳位給自己的叔叔光王。

衆所周知,古代皇帝傳位,主要以“父死子繼”爲主,要是皇帝沒有兒子,那就可以採取“兄終弟及”的方式。再或者,皇帝可以從宗室中,收養一個兒子,並冊立爲繼承人。也就是說,皇帝傳位的方法有很多,完全沒必要傳位給叔叔。那麼唐武宗爲何要這樣做呢?他沒有兒子或兄弟嗎?

當然不是,史書記載:“武宗五子,杞王峻,開成五年封,益王峴、兗王岐、德王嶧、昌王嵯。”這說明唐武宗有5個兒子,既然有兒子,他完全沒必要傳位給叔叔纔對。爲什麼唐武宗不傳位給兒子呢?在傳位詔書上,是這樣寫的:“皇子衝幼,須選賢德,光王怡可立爲皇太叔,更名忱,應軍國政事令權句當。”意思是皇子們年紀還小,所以才選了賢德的光王繼位。

但是皇子年幼是真正的原因嗎?唐武宗病逝時三十二歲,他的五個兒子年紀也確實不大。不過就算皇子年幼不堪重任,皇帝也可以選擇輔政大臣啊。再退一步說,就算害怕大臣擅權,那也可以從侄子裏挑選繼承人啊,唐敬宗、唐文宗都有年紀較長的皇子在世。

可是唐武宗偏偏越過了多種傳位方法,選擇了叔叔光王,這令人難以理解。雖說光王的實際年齡,只比唐武宗大四歲罷了,但唐武宗一直看不上這個叔叔,史書記載:“上性豪邁,尤所不禮。”

而傳位詔書上明明卻寫着,光王“賢德”,所以才傳位給他。唐武宗既然看不上這個叔叔,卻又說他“賢德”,並且傳位給他,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一切只說明瞭一個原因,就是此詔書非唐武宗所發。當時有個宦官叫馬元贄,擔任着神策軍中尉一職,掌管着宮廷禁軍的大權。而這道冊立光王爲皇太叔的詔書,正是他以唐武宗的名義發出的。

原來,唐武宗即位後,任用李德裕爲宰相,並且開始打擊宦官勢力。馬元贄作爲宦官的頭,自然是首當其衝。於是他便想趁唐武宗病危之際,擁立一個容易控制的人,藉此擁立之功,提升自己的地位。

唐武宗病得越來越厲害,已經無法正常上朝。這時候馬元贄就開始隔絕他與大臣的聯繫,李德裕等人想要求見皇帝,都被馬元贄被阻攔了。後來唐武宗漸漸連話都說不出了,可惜他始終無法見到李德裕,交代後事。等到完全控制住局面後,馬元贄便僞造了詔書,以唐武宗的名義,冊立光王李怡爲皇太叔。詔書發出的三天後,唐武宗就駕崩了,於是光王順利登上皇位,並且改名爲李忱,是爲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後勤儉治國,使得本已出現衰敗的唐朝,再次呈現出中興的局面。後世更是將他與漢文帝、唐太宗相媲美,不僅稱他爲“小太宗”,還將他統治的時期稱爲“大中之治”。

馬元贄當初決定擁立唐宣宗,是覺得他容易控制。但實際上唐宣宗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即位後,的確對馬元贄十分恩寵,但他一面貶謫李德裕,結束了牛李黨爭,使馬元贄放鬆警惕。一方面又擬製宦官勢力,避免其過於膨脹。因此在唐宣宗一朝,馬元贄雖然備受恩寵,是當時的風雲人物,可除了手中的禁軍外,並無什麼實際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