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白了,刘备的技能就是识人善用,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在白帝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并未相信刘备说的话,反而让马谡担任参军,相当于幕僚一类的职务,干的工作跟后来的参谋长有些相似。

揭秘历史事件、还原历史真相!评说历史趣事、为你解密中国各朝代历史!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放松心情,吸收历史精华掌控自己人生,无往而不利!我们的每条解密都会做到有理可言、有据可依,我们是一部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解密档案!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物很有意思,前者是赵括,带来一个成语“纸上谈兵”,后者是马谡,带来一个成语“言过其实”。

都是因为嘴炮能力太强,而是能力太差,最后带来严重的结果,赵括因长平之战而闻名,毕竟带着四十多万的军队被团灭,想要不成名都难,而马谡只不过是街亭失守,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因为被罗贯中写进《三国演义》,由于各种艺术创作,使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被世人所熟知。

那么,马谡“言过其实”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而马良可以算是诸葛亮的高徒,由于马谡善于军事理论研究,因此深得诸葛亮的信任,马谡因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但是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前,并未完全掌握蜀汉权力巅峰,大小事务基本还是刘备做主,马谡的发挥空间并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刘备看不上马谡。

但是刘备在伐吴之战败北后,就一命呜呼了。很多人对刘备的评价很低,认为他是一个腹黑式的人物,其实,单从打仗这方面来说,刘备还是挺能打的,从一穷二白,一直打到三分天下,也是一号人物。

当然,刘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根本上还是在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这才导致很多人都愿意投奔刘备。

说白了,刘备的技能就是识人善用,但是这样一个人物在白帝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但是,诸葛亮并未相信刘备说的话,反而让马谡担任参军,相当于幕僚一类的职务,干的工作跟后来的参谋长有些相似。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马谡经常与诸葛亮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到黑夜。

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特意给马谡一个露脸的机会,让马谡提供作战计划,马谡当时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使得诸葛亮南征颇为成功。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诸葛亮对马谡更为看重。

公元228年,魏国内部发生危机,蜀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因此诸葛亮上《出师表》请求北伐,当时诸葛亮命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而自己率领大军奇出祁山。

在选择先锋上,大家都认为应该派遣魏延或者吴壹等人为先锋,但是诸葛亮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马谡,让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当曹魏方面得知蜀汉北伐后,派大将张郃夺取街亭,阻止马谡进军,这场战役也成为蜀汉第一次北伐的拐点,马谡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将部队驻扎在山顶,准备以地形对曹魏军队形成压制。

蜀汉大将王平建议马谡在山下屯兵,以防止水源被曹魏切断,马谡当时大概说,如果曹魏切断水源,我们正好可以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一代兵仙韩信创造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策略,与项羽的破釜沉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一点来看,马谡还是读过一些兵书,懂得一些历史,并非对战争不懂。

但是马谡并没有估计好当时士兵的心理,在曹魏大军来袭的情况,蜀汉士兵本身已经胆怯,如今又被切断水源,自然军心混乱,最后发生溃逃,马谡军队被张郃部队轻而易举的打败。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以街亭为支点,一旦街亭失守,蜀汉就没有了继续进军的据点,标志这场战役最终失败。

就军事谋略来说,马谡并非不懂,正如刘备所说,是“言过其实”,就像纵横一样,大学本科专业是经济,学的一些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张口闭口GDP,就业率,实际上这些东西就跟屠龙术一样,平时侃大山够用,真要把你安排那个位置上,分分钟闹出笑话。

所以,马谡就是理论有一套,实操性并不强。

但是这个责任并不能完全赖马谡,马谡的定位本身就是参军,并不是军队的决策者,他只是提供智囊,供主将抉择,真正决定战役走向的其实还是主将。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讲的是实战性,培养出来一个将领,那是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没有基层作战经验,类似白起和韩信那样从士兵做起,他不可能了解士兵的心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连自己的士兵都不了解,还怎么打仗。

马谡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放到现实生活中,他属于走了捷径,没有基层历练,从参谋或者秘书一类的职务,直接提拔到一把手的位置,无论是大局观,还是细节观都不太够用。

造成马谡悲剧的,并不是马谡,还是诸葛亮!

刘备在临死前已经有先见之明,但是诸葛亮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言过其实”的马谡给予重用。

其实,归根结底,诸葛亮本身也是从军师一类的谋略人物,摇身一变而成为军政一把手的。

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就是没好意思直接说诸葛亮不善于打仗,其实看看三国时期的战争就能发现,诸葛亮的才能的确不在军事方面。

诸葛亮能够获得刘备信赖,是因为诸葛亮提出《隆中对》,这个东西其实是国家宏观战略层面的,并不是单纯的军事著作,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并不在军中任职,而是作为使者到东吴承担外交上的重任,促成孙刘联军的形成。

在刘备夺取荆州后,诸葛亮基本就处于后方,刘备到哪去打仗,也不带诸葛亮,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开始掌握军权,先是平定中南,小试身手,具体战役规模多大,已经不可考,而其轰轰烈烈的六出祁山,没有一次取得成功。

当然,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拿“武庙十哲”来说事了,能够进武庙十哲的,的确都是大牛,但是这个选拔重在一个“哲”,突出的是军事思想,留下兵书啥的是最重要的标准。

其实,诸葛亮以文人起家,从《隆中对》的文学涵养就可以看出,著书立传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要说打仗,至少没有大的战役能够凸显出来,反而后来被司马懿克制的死死的。

所以,马谡的失误是诸葛亮的用人不当,以及诸葛亮的军事水平有关。

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我们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们严肃,但不乏味;我们客观,但不迂腐。历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