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崇遠

公號『數據蟲巢』

全文 6378

題圖ssyer.com

 看似大愚實爲大智的品牌廣告。

哪怕是廣告行業從合約時代穩定的步入到效果廣告時代,甚至是現在已經逐步的往保成本的oCPX廣告形態轉換,品牌廣告依然存在,並且還將會一直存在下去。

經久而不衰!

01

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的,關於品牌廣告,我們從這個“浪”開始講起。

前幾天,朋友圈一則視頻刷爆了,那就是B站聯合何冰老師製作的“後韭菜”,不對,是“後浪”。

言稱,藉着五四青年時節,送給新一代的人們,額,說的好像就是我。

嚴格來講,雖然這是個看起來激情澎湃的演講視頻,但其本質來說他就是個廣告。這個是微信告訴我的,點開之前在在右上角有着淡淡的“廣告二字”。

他是什麼廣告呢?點開之後也沒讓你付錢,也沒讓你下個B站APP之類的吧,或者讓你填個表單?確認過眼神,是個B站投放的品牌廣告無疑。

那麼,這個品牌廣告投放的算成功嗎?

有人說成功個鳥,通篇前浪後浪的說了一大堆,bilibili只有角落裏一個小小的LOGO圖標,文不對題。

也有人說,現在到處都在噴“後浪”,你看啥“後浪”,“後韭菜”還差不多,硬生生的造出了“後韭菜”一詞,以證其失敗。

上知乎大圖,你看排在前頭的幾個帖子,大大的“抵制”和“被噴”關鍵詞,以及2.7的超低評分,確認過了證據,是失敗無疑。

02

真的是一次失敗的營銷嗎

接着上面“韭菜”的話題。

如何去定位一個品牌廣告的成功與否,或者說好壞與否。

品牌廣告廣告的核心目的是構建用戶對於品牌的認知,並形成潛移默化的品牌影響力,從而在其他時候形成隱性的助力,比如在獲客成本上,比如在商業認知上。

雖然我不知道B站針對於這個廣告具體的投放量有多少,但可以說現在我們所能感受到的聲浪可以說是全民皆“浪”。

這是百度鍵入“後浪”一詞之後的關聯搜索,由此可知百度的相關主動搜索量會有多大。

這是微信資訊檢索的結果,同樣各種麻溜的《後浪》文章,大書其書,各種對於“浪”的詮釋。

更絕的是這個,你說你一個炒股的富途牛牛,湊啥“浪鬧”呢。

此處省略更多其他平臺的,總之你能想到的內容平臺,包括但不限於頭條、各路論壇、微博等等。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認爲這次B站的投放是失敗的嗎?要知道,B站只付了微信朋友圈的錢,其他你所能看到的大部分“浪”景,都是一場無組織,無牽頭自發性大規模討論。

這次做品牌投放的策劃人估計早已在廁所躲着狂笑了。

別人笑我太愚蠢,我笑他人看不穿。

03

到底什麼品牌廣告

自從廣告的主潮流從過去的坑位買斷到合約保量,再到現在的效果廣告,貌似人們的目光已經逐漸被更“高級”的保效果的效果廣告所吸引,甚至到現在能夠保後端成本的oCPX也大行其道。

只會買量,意在宣傳的品牌廣告看似蠢笨至極,但現實是它一直存在,雖然說整體份額不可避免的在下降,但確實經久而不衰,並且很有可能會一直存在下去。

品牌在誕生那一天他的定位就很清晰,做品牌宣導,形成品牌影響力,從而使得人們對於該品牌降低相關的決策成本。

鏈條有點長,目標有點虛幻,遠不如效果廣告這般真刀實槍,幹一單就賺一單,這是實情。

品牌玩的是虛的,看重的是“百年大計”,而非一朝一夕的得失。

舉個實際在效果廣告中投放的例子,假如A廣告投的是一個巨牛逼的遊戲,知曉面很廣,而B則是一個並不出名的一般遊戲,品質也槓槓的。

在實際的效果廣告投放中,A的單個獲客成本就敢上調到100,你B就只能放30,多一毛錢都不敢,因爲多了這個遊戲可能就投不下去了,越投越虧。

那A爲什麼敢以常規投放成本的3倍來玩呢?因爲其有品牌溢價能力。用戶知道A是個大品牌,放心玩,所以其用戶的LTV(用戶生命週期)比一般的遊戲長,然後用戶在玩的過程中,付費這種的決策成本更低。所謂更低就是,他更不擔心自己付完錢之後,遊戲會突然關門大吉,導致自己“血本無歸”。此外就是,周邊的人都在玩,自己也得湊個熱鬧,人家辣麼大的一家公司,做的肯定比其他渣渣遊戲好。

你看,上述的這些都是其品牌影響力帶來的溢價能力,他會從方方面面對當前產品形成較好的助力,從而圍繞產品從各個維度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

做到牛逼之處,人家壓根就不會再去投這種效果廣告,因爲沒必要,品牌影響力產生的自然吸引力,已經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比《王者榮耀》,你還見他各處打廣告嗎?有,但絕對不多,起碼從遊戲的運營方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了,最多也只是周邊產品的廣告。

爲什麼?因爲他已經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已經形成了良性的“前後浪”循環,即新加入這款遊戲的“後浪”們,是跟着“前浪”們的口碑過來的,又或者是一種周邊自然而然的環境影響。

比如,各位在“工地”裏中午喫完飯,看到旁的人都三五成羣,你不跟着擼一把都顯着跟不上節奏。

再回到《後浪》這個品牌廣告投放成功與否的話題。

他當然是成功的,我們越揪着所謂的“前浪”與“後浪”的觀點不正之類的,越討論,B站就越開心。

人家只是爲朋友圈投放一次買單,我們卻在全網全平臺爲這個品牌廣告買單,包括我自己,爲了闡述品牌廣告這麼個東西,同樣也爲了這個品牌廣告添了點磚,加了點瓦。

別槓,原始微信朋友圈的那點投放量與後面形成的全網巨大聲浪比,算的了什麼,穩穩的一波大賺。

至於說什麼有人在噴什麼的,有人噴就說明有對立,有對立就說明有市場,更何況人家噴的是這個《後浪》視頻本身的觀點矛盾,跟B站本身其實關係並不算特別大。但你說如果你到處看到都是“後浪”的梗,想不讓別人不聯繫起B站,都有點難。

所以,拋開那一波站在對立面的人,更多影響到的是普通中立的人,光憑這點,人家就贏的很徹底了。

更何況,光憑一個廣告,就造就了2020年上旬現象級討論,硬生生的把“後浪”一詞推上年度熱詞,還順帶造出了新詞“前韭菜”“後韭菜”。

哪家的品牌營銷官敢說能做到的,來,你行你上!

04

品牌廣告怎麼玩

這個小節寫的就有點虛了,俺【公號: 數據蟲巢】一個搞廣告數據算法的小兵兵,其實平時最少打交道的就會品牌運營了,人家壓根兒用不上算法,沒轍。

現在在這大談“品牌廣告怎麼玩”,不虛都不行,各位看官且看之,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穫呢。

(1) 先說品牌廣告的調性

所謂品牌廣告,他一定不是給你賣具體的某個東西,也不是騙你去下具體的APP,更不是讓你填個牛皮鮮的廣告單。

他賣的品牌理念,賣的是情懷,再小點就是調性。

所有好的品牌廣告,你可以去觀察一下,他都會和某種理念或者場景定義綁定在一起,甚至試圖告訴別人,品牌=某種概念或者說有某種氣質。

比如這次的B站,你說這次他品牌宣傳的目標是“後浪”們也好,是“前浪”們也好,關鍵之處他試圖告訴衆人,人家B站是有情懷的,是理解前輩們,關心後輩們的,是有理想的。

我依然還記得之前朋友圈推送牧馬人品牌廣告,印象深刻,棱角分明的大牧馬翻越了高山,穿越了戈壁,爬上了冰川,讓我這個買不起牧馬人的渣渣至今印象深刻。

讓我這個渣渣暗自發三發四,等俺發達了,一定要搞個方方正正“棺材”一樣的“牧馬人”。

從牧馬人這個case可以看到,牧馬人打造的“車設”是極致越野,領略世界,挑戰自我。

額,跟我很像,難怪能吸引我。俺就喜歡領略世界、挑戰自我,現在正在搬磚攢錢,目前攢的票子已經夠買一個牧馬人輪子了,加油。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品牌的調性,他自己對於自己的宣傳具有格調的要求,然後通過這種格調的認同感,從而形成品牌的傳播力。

(2) 調性要求的環境

有調性要求,就有環境要求。

沒人見過品牌廣告在聯盟渠道投放的吧,聯盟本來核心力量就是各種“渣渣”媒體的聚合體,他是一個羣像,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

品牌廣告看重就是平臺或者媒體環境與自身產品調性的匹配度。

甚至可以說隨着近些年各種APP騷操作,比如使用賺錢騙流量,誘導看廣告,續命看廣告各種神奇操作,可謂是廣告的“藏污納垢”之地。

一向有潔癖的品牌廣告,怎麼可能會看上他呢。

朋友圈廣告是品牌廣告的典型“三好學生”代表,各路自認爲有逼格的品牌方都喜歡在朋友圈投放品牌廣告,雖然聽說貴,但人家朋友圈社交關係鏈在哪,萬一爆了呢。

說不定自個兒就是下一個《後浪》。

(3) 流量的傳播機制

說到朋友圈的社交關係鏈,就說到了品牌廣告的傳播機制問題。

我們可以看看《後浪》的傳播軌跡,從朋友圈的廣告開始,然後衆人點贊,或者噴,再發散到各路公衆號開文解析討論,再到知乎專題、微博討論,最後衍生到諸如連富途牛牛這種炒股APP都上了船,就是這個道理。

朋友圈的廣告投放對於《後浪》來說,是一個啓動流量。

當這個傳播的魔力盒子打開之後,他開始進入到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中。

開始引起了部分人的討論,然後越來越多人的加入其中,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傳播的力量,比如一些自媒體開始寫文章拆解這個視頻,然後更多的其他內容平臺加入了這個討論。

緊接着有些人開始“蹭流量“,比如一些財經類資訊標題也加個“後浪”梗,助攻+1。

甚至到了今天,時間都過去快半個月了,我這個小渣渣爲了說明什麼是品牌廣告,也把“後浪”又拉出來打靶一次,貢獻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些都是傳播機制在起作用,而品牌廣告最核心的就是期望通過對品牌營銷廣告的打造,選擇合適的方式、地點、人羣,然後坐等營銷的引爆。

當然,更多的只是在他投放觸達人羣範圍內有感知而已,甚至很多,看過就看過了,忘了,留不下一絲痕跡,這就是典型失敗的案例了。

再以自身體驗來說一下關於流量傳播機制的功力。

前幾日在【caoz的夢囈】博主曹政曹大的社羣裏,發了上一篇 《數據與廣告系列二十:oCPX大趨勢下廣告定向模式的發展演化》 ,沒想到入了曹大的眼。

曹大當天發文剛好也是廣告相關的,就把我這篇所在的專輯掛在了他文後面,當天就有數百人關注到自己的公衆號,後續陸續幾天都有人進來。

其實自己也仔細看了下每天的文章還有專輯的分享,包括點擊“在看”的人數,其實這就是持續傳播的關鍵所在。

曹大作爲一級傳播者,依賴於其自身的影響力,其讀者信任其的傳播,於是也點擊“在看”或者分享出去,形成了第二波的傳播,然後讀者的朋友再看到,形成第三波的傳播。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已經能窺見傳播機制在其中的威力,而品牌廣告更是需要試圖構建起這種病毒式的傳播,不再繼續花錢的把品牌影響力持續推廣下去。

所以,其在設計營銷手段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如何才能讓話題持續下去,產生可持續性。

說到這裏,必須要停頓一下。

-----------------

不得不說,曹大真心實在人以及厚道人,對於我們這些互聯網後輩來說,真心收益良多。

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想必也是廣告領域的關注者,曹大的這篇《從廣告系統設計談起》真心可以看下。

曹大早年也是廣告以及流量領域出身,看待廣告的問題總是比他人更深一層,他的很多觀點值得去品鑑一番。

也歡迎大家去關注曹老師的公衆號 【caoz的夢囈】 ,作爲關注了好幾年的老讀者裂牆推薦。

-----------------

(4) 對立與衝突

接上面的話題,既然想要達成傳播目的,那麼就需要有傳播的動力。

關於這個點,我發現之前的品牌廣告其實是比較少關注的,更多的是強調調性,形成逼格,其實這種品牌廣告如果做的好,其實確實能把合適的受衆給唬住,但如果要說形成進一步的傳播其實是有點難的。

最近在看一本書《懸念和衝突-小說創作要素》,好吧,我承認我的愛好有點雜。其實看這本書的本質目的是,想搞清楚爲什麼小說、電視、電影的情節構建可以這麼吸引人,到底有什麼學問。

我就是喜歡專研事務的本質而已,想把這個世界搞得更清楚點。

回到廣告主題。

小說與電影爲什麼吸引人,因爲有衝突,有懸念,有了衝突就有了代入感,有了代入感就有了持續下去的動力,所以好的小說也好,電影也好,都能讓你欲罷而不能。

所以,我開始嘗試用這種思維去看一些能吸引人的事物,發現確實如此。

一個事情,一旦有了衝突,並且這種衝突如果代表的是勢均力敵且具有一定數量階層時,有了衝突就會有衍生的討論,有人討論,這個話題就會經久不衰,會不斷的拉人下水。

於是,這種話題性的現象就出現了。

用這個邏輯去觀測《後浪》,視頻中的前浪後浪的觀點衝突,我不確定是不是營銷策劃團隊的有意而爲之,但確實是這種對立衝突給他造成了較大的傳播動力。

讓茫茫不斷的人加入到了其中,有頂的就有踩的,頂踩的都是主力軍,但最終大衆羣體一定是喫瓜羣衆,這纔是最大觸及階層,那些“操刀子”上的只是先鋒而已,帶節奏的。

從目前的觀測來看,之前的品牌廣告較少有這方面的意識。

另一個例子就是去年,杜蕾斯在微博做的不用錢的營銷,四處at他人,利用的就是TT本來就是一種非常私密的場景,但卻有打造成這種大庭廣衆之下堂而皇之的“勾搭”。

這種衝突讓觀衆看的津津有味。

結果這個營銷套路帶起了當時一片“開車潮”,形成了一時的熱議話題。

05

從平臺的角度分析如何構建品牌認同度

作爲爲屁股站在廣告平臺方的俺,一直爲品牌方“出謀劃策”也不好。

我們來從廣告平臺或者媒體流量的角度來分析分析,如何打造自個平臺的品牌招牌,畢竟品牌廣告“人傻錢多”,這個生意還是要做下去的。

這年頭,還能有不看療效(平臺層的具體轉化,至於品牌的後續傳播影響不在這個討論範圍內)的廣告,是得珍惜。

微信朋友圈已經是個固定的品牌宣傳陣地,因爲人家知道那裏會發聲的人都是喜歡調性的人。那裏有一羣有逼格的人,有情懷的人(看這話說的,整個微信朋友圈啥人沒有呢)。

所以,從平臺的角度都希望能夠打造一定的這種品牌認知度。

如何打造?

(1) 平臺本身的人羣定位很重要

拋開像微信這種現象級APP不說,畢竟他覆蓋的人,從老的到少的,從農村的到城市的,從小學生到老頭老太,他已經不需要去定位了,中國人是啥樣,他就是啥樣。

更多的平臺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所以就要刻畫自身平臺的屬性定位了。

比如,告訴別人,我這裏年輕人多,或者說我這裏有情懷的人多,我這裏闊太太多等等。

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定位,才能讓品牌主對號入座找上門來。

具體怎麼搞呢?做平臺定位影響力報告,時不時的發個人羣報告啥的,說這裏什麼什麼人佔比多少,什麼什麼人喜歡幹什麼,主動去告訴別人,你盤子裏流量都是什麼流量。

(2) 打造標杆案例

平臺自說自話容易讓別人不信任,那麼就讓廣告主來說話。

打造幾個經典的品牌投放案例,讓廣告主對着案例來選擇,而案例也是同樣通過包裝案例報告的方式來做宣傳。

(3) 快速人羣詢量的能力

終於要說到技術和數據部分了,太開心了。

對於品牌廣告來說,並不是說數據和技術沒有用,而是不常用。品牌廣告投放前一個非常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詢量。

何謂詢量?其實就是我想要投一個品牌廣告,但我不確定你平臺到底多少跟我相關的人羣,總不能每個廣告都鋪天蓋地的去投吧,並不是每個品牌方都是“揮金如土”的。

更具體的例子,比如,我乃“牧馬人”,我想在你的平臺上投一波品牌宣傳廣告,我總得大概知道符合我定位的人羣大概有多少吧。

這就是詢量,具體而言就是偏向於中高檔且喜歡SUV的人羣有多少,整體人羣是什麼情況,男女比例啊,城市分佈啊,如果還有其他輔助信息就更好了。

一般情況下,品牌運營就會找數據分析的同學,啪啦啪啦的去拉取去分析數據,最後給一份簡單的情況數據給到品牌方。

其實這個完全是可以做的更加的高效和智能的,底層邏輯做好一點,上層來做完全自助化的詢量報告生成,比這種笨拙的人工方式高效的多。

底層將人往最細顆粒度的關鍵詞上建立關聯,然後逐層合併,最終合併到行業,這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06

總結

之前一直接觸品牌業務較少,一直不敢動手寫品牌廣告相關的內容。

這個系列都寫了20多篇了,總算把早期偏業務邏輯的品牌廣告篇補上了,不負己望。

再回頭看這篇,自己感覺還可以,從切入點引入品牌廣告,到分析品牌廣告的內涵,再分別從品牌方和平臺方來輸出品牌相關的策略,算是完整的一篇了。

下一篇,估計真的會好好寫寫oCPX垂直相關,繼續接着寫技術,將這塊的空缺補充完整,我們下個回合見。

廣告時間

你看,廣告俺都說的這麼堂皇,我成立了一個知識星球社羣,歡迎訂閱的新老朋友加入。

【01】關於這個社羣,可以是訂閱的老朋友們,這自然不用多說。

【02】也可以是喜歡廣告的朋友,我打算把廣告相關的體系化梳理,已經寫了很多了,之前也有意識的在搭積木似的補充漏缺的知識,比如這篇品牌相關的就是典型。歡迎一起討論,或許未來他可能是一本書的形態出現,希望有你的參與,共創。

【03】也可以是新手朋友們,歡迎諮詢各種入行問題,大數據、數據挖掘的問題,或者職業上的困惑,都OK的。

通過這張碼進來吧,能省一點算一點,不成敬意。

文章都看完了,還不點個贊來個賞~

OTHER 相關係列文章(數據與廣告系列)-見文章頭部的專輯入口吧

相關文章